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来亦有家园感
——走读谭嗣同笔下的秦岭
文章字数:2160
  刘正初
  “中华奇男子”谭嗣同,八次往返于秦楚之间,走过秦岭古道,纵马奔驰,长剑高歌,留有咏秦诗歌多首。一百多年之后,作为谭嗣同故里的后学,读着谭嗣同的诗踏上秦岭之旅,寻找谭嗣同在秦岭留下的足迹。
  清光绪八年,谭嗣同十八岁,正当少年,风华正茂,他第一次到秦岭。正月十六日,家乡浏阳小城的爆竹声刚刚停歇,谭嗣同拜别家乡的亲人,启程奔赴甘肃,投奔在天水任职的父亲。他的《三十自纪》中是这样写的:“八年春,赴甘肃,舟至长沙,易舟流湘泛洞庭,流江径湖北,溯汉至襄阳,又易舟仍溯汉,溯丹至荆紫关,陆径陕西。夏,抵秦州。”意思是说,从浏阳顺浏阳河乘船至长沙,顺湘江经洞庭湖、长江至武汉,溯汉江至襄阳,再经丹江至河南荆紫关,改陆行入陕,经商洛、西安至天水,一路上风尘仆仆。途经陕西牧护关秦岭韩文公祠,谭嗣同不由得诗兴大发,作《秦岭韩文公祠七绝》:
  绿雨笼烟山四围,水田千顷画僧衣。
  我来亦有家园感,一岭梨花似雪飞。
  他在秦岭韩文公祠,看到“绿雨笼烟”“大山四围”“水田千顷”“一岭梨花”,感觉到和自己的家乡浏阳一样,所以说“我来亦有家园感”。好事成双,好诗连篇。在这里,他还写下了《又五律》:登峰望不极,霁色远霏微。
  古庙留鸱宿,征人逐雁归。
  碑残论佛骨,钟卧蚀苔衣。
  何处潮阳界,千山立夕晖。
  第二年,谭嗣同再度经过这里。这时,他刚刚奉父命在湖北汉阳,与湖北候补道李寿蓉的千金李闰成婚。新婚燕尔,佳人作伴,故地重游,踌躇满志写下了气势磅礴的《秦岭》一诗。这首七古共46句,从秦岭的雄伟气势开篇:“秦山奔放竞东走,大气莽莽青嵯峨。至此一束截然止,狂澜欲倒回其波。”地理上的秦岭是这样的:“百二奇险一岭扼,如马注坂勒于坡。蓝水在右丹水左,中分星野凌天河。”写秦岭当然要写韩愈:“唐昌黎伯伯曰愈,雪中偃蹇曾经过。于今破庙兀千载,岁时尊俎祠岩阿。”作者对韩愈充满敬仰之情:“关中之游已四度,往来登此常悲歌。仰公遗像慕厥德,谓钝可厉顽可磨。”对韩愈的评价也非常高:“由汉迄唐道谁寄,董生与公馀无它。公之文章若云汉,昭回天地光羲娥。文生于道道乃本,后有作者皆枝柯。惟文惟道日趋下,赖公崛起蠲沈疴。”韩愈的文章曾经深深影响谭嗣同:“我昔刻厉蹑前躅,百追不及理则何。才疏力薄固应尔,应令有得必坎坷。观公所造岂不善,犹然举世相讥诃。”此时此刻,在韩公祠,韩愈给了谭嗣同巨大的精神力量:“便欲从军弃文事,请缨转战肠堪拖。誓向沙场为鬼雄,庶展怀抱无蹉跎。生平渴慕矍铄翁,马革一语心渐摩。”在诗的最后,他豪情满怀:“谨再拜公与公别,束卷不复事吟哦。短衣长剑入秦去,乱峰汹涌森如戈。”由诗可以看出,诗人汲取韩愈的教训,要如马援班超一样投笔从戎,以血肉之躯战死沙场,以武力抵御外强侵略。秦岭雄峻,峰峦跌宕,如骏马驰骤,狂澜欲倒,极尽群山动态之美,寄寓、映衬着诗人的壮志豪情。
  清光绪十四年戊子年,谭嗣同二十四岁。这年的春天和冬天,谭嗣同两度跨越秦岭。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谭嗣同对秦岭的认识更为深刻,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沉重思考。
  春天,他途经陕西武关,作诗《武关七绝》:
  横空绝磴晓青苍,楚水秦山古战场。
  我亦湘中旧词客,忍听父老说怀王?
  这年的冬天,谭嗣同从湖南去甘肃,在秦岭路遇风雪,所以写有《雪夜》:
  雪夜独行役,北风吹短莎。
  冻云侵路断,疲马怯山多。
  大地白成晓,长溪寒不波。
  澄清杳难问,关塞屡经过。
  这一趟旅行,跨越了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正是千家万户过年的时候,谭嗣同宿于商州,写有《除夕商州寄仲兄》:
  风樯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鹡原。
  兄曰嗟予弟行役,不知今夜宿何村。
  谭嗣同与二哥谭嗣襄手足情深。就在这年春天,他和二哥一起从天水回浏阳,一起走过秦岭;冬天,他们又一起从浏阳出发,到了武昌,两人分手,各奔前程。谁知这竟是兄弟俩的永别。第二年的端午节,谭嗣襄病逝在台湾的蓬壶书院。在孤独的旅程中,他依然牵挂着远赴台湾的二哥。
  谭嗣同几经秦岭,无论是凭吊商鞅、悲愤怀王,还是礼敬四皓、拜谒韩愈,无不激发着他改变国家的宏伟志向,激励着他为中国近代变法革新流血牺牲。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满山苍绿,沐浴过雨水之后更加鲜活。耳边响起的是簌簌的雨打树叶声,空气里清新脱俗的草木味道袭击周身,弥漫着天地。在这美好的季节,我踏着谭嗣同的足迹,向秦岭走来。
  在谭嗣同凭吊怀王的武关,我也与他一样感慨万千:“我亦湘中旧词客。”
  在谭嗣同几次拜谒的韩愈祠堂,我在心中默诵了他的长诗《秦岭》七古。
  面对着秦岭千万年的气脉与清亮世界的山水风光,我也与谭嗣同的诗所言:“我来亦有家园感。”
  秦岭之大美在于道,钩深致远。俯瞰脚下成片的绿色,它是那么的熟悉又陌生。我终于明白,这就是我朝夕相处的高山河流。感觉心中有一条浩浩荡荡融汇了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民族精神情感的河流奔腾着逆流而上。
  秦岭,在雄鸡式的版图上逶迤着它的雄伟壮观。跨越千山万水,走近它的身旁,是我多年的梦想。现在的牧护关,虽然没有了昔日的车水马龙,但那处处的山势峥嵘,挺拔俊秀;那处处的层峦叠嶂,葱茏如盖;那处处的阡陌纵横,村舍俨然;那处处的溪水相间,清风流云;那处处的鸟语花香,蝶舞蜂鸣,使每一个来过这里的客人,沉醉而不知归路……
  吾心安处,便是吾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谁能不爱自己的故乡?秦岭,就是谭嗣同的故乡,我的故乡,亿万中国人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