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韭菜开出致富花
本报记者 王尚锋 薛海霞
文章字数:1734

 查看长势

 韭菜基地
  处暑至,清风起。初秋的洛南县石坡镇郝坪村郁郁葱葱,蝉声阵阵。从秦岭深处流出来的西峪河水清澈见底,穿村而过。田埂上,成片的韭菜花开得正旺,绿色叶株与白色的花瓣相映成趣,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形成独特的田园风光。
  “这儿种了1亩多地的韭菜,今年有望收入4000元钱。这些绿油油的韭菜苗可以移栽10多亩韭菜地呢!”8月23日,种植了17年韭菜的村民孟存绒一边在韭菜地里除草,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郝坪村距洛南县城约45公里,下辖8个组,有388户、1302人。村子依山傍水、四面环山。郝坪村原本没有韭菜产业,只因郝玉明的带动,才有了如今1000多亩的规模,成为远近闻名的“韭菜村”。这里种植的韭菜除了培育良种外,还会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提供鲜韭菜和韭花。
  “这个季节的韭花开得正好,到9月就可以收韭菜籽。我们还育了几亩地的苗子,长势也很好,再过几天就准备移栽。”声音洪亮、热情干练的郝坪村党支部书记郝玉明说。
  2005年,在秦岭深山依靠背矿养家糊口的郝玉明怀揣一颗创业的心回村决心干一番事业。后来,他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上任之初,他通过做干部群众的工作,极力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2007年,全县推广发展蚕桑养殖,群众阻力大。为了带动群众,郝玉明亲自为群众挑大粪、浇苗床,功夫没有白下,郝坪村蚕桑产业发展迅速,当年石坡镇的蚕桑现场会就放在郝坪村召开。后来,他带领乡亲们种植过西洋百合、莲花白、辣椒、荆芥等。
  只有产业持续稳定,群众收入才有保障。韭菜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次栽植可维持10年左右,期间只需施肥、除草,不用年年重新栽种,劳动强度、管理难度相对较小。2006年,郝玉明带领村干部到河南平顶山考察韭菜产业。经过认真考察,村上出资3000元引进了15公斤韭菜种子,回来后分给几户群众进行育苗。很快到了栽植季节,到育苗地里一看,15公斤种子育的苗可以移栽30亩地,但是群众不愿意栽植韭菜。经过多次做工作,终于动员了2户群众栽植了1.5亩韭菜,村上还给予每亩200元补贴。郝玉明自己也栽植了1.5亩韭菜。当年收获后,韭菜不愁销,一亩地赚了2000元。看到发展韭菜产业能赚钱,其他村民纷纷效仿。
  为了解决群众浇地难,郝玉明借高息为群众购买了1万多元的灌溉设施。在郝玉明和群众的努力下,韭菜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同时,郝玉明带头成立了洛南县玉明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2011年,郝玉明注册成立洛南县梁塬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公司注册了“绿色梁塬”牌商标。2012年,在石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开始修建韭花酱加工厂。为凑够资金,郝玉明卖了县城正在增值的商铺和郝坪村的住房,很快建成了韭花加工厂。
  郝坪村生产的韭菜茎粗叶长、叶质脆嫩、叶肉肥厚,纤维少、无渣无丝、香气较足,且比较干净、美观,颇受消费者和收购商的欢迎。经过多年的努力,苦尽甘来,目前,韭菜种植成了郝坪村的支柱产业,80%的群众都种上了韭菜,韭花酱也被授予“商洛名品”。
  近年来,由于新冠疫情及市场大环境的影响,韭菜产业也同样经历了跌宕起伏,韭菜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23年,洛南县委组织部实施“五雁工程”后,在驻村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郝坪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头雁带富领飞、智雁帮谋划作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紧紧围绕韭菜产业做文章,利用韭菜种植大户进行宣传引导,今年动员群众标准化育苗30亩,计划移栽韭菜标准化繁育基地300亩。目前,韭菜苗长势良好。郝坪村党支部通过制定韭菜标准化栽植计划和目标责任,为群众免费发放化肥等农用物资,召开韭菜产业标准化种植培训会,发放标准化栽植资料等举措,为韭菜产业标准化发展、效益持续提升营造了良好氛围。
  目前,韭菜种植大户郝俊行流转土地12亩,持续发展韭菜产业。2022年,他销售韭菜籽收入3.5万元。韭菜种植大户李霞流转5户邻居的10亩地发展韭菜,2022年韭菜籽销售收入3万多元。“种植韭菜管理比较轻松,种植一年管多年,今年预计也会有个好收入。”李霞笑着说。
  “去年全村280多户群众种植韭菜近千亩,户均收入8000元,今年近300户群众种植韭菜1000多亩,预计产值300万元,户均收入1万元,韭菜已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50岁的郝玉明满怀信心地说,“今后,我一定会把握好机遇,珍惜现在的一切,与乡亲们共同发展、共同创业、共同致富,不辜负组织和乡亲们对我的期望,带领大家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美好、越走越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