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优化营商“软环境” 提升发展“硬实力”
本报见习记者 刘桃李 记者 米子扬 王江波
文章字数:1763
    工作人员耐心指导群众办理业务

  “你的信息已经提交,等网上流程走完,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了。”日前,在镇安县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窗口,工作人员付雪梅如往常一样,麻利地检查好各项资料后,只用了不到10分钟,便为从铁厂镇赶来的张菊办理了建筑公司注册业务。
  “我们这里主要办理公司的设立、变更、注销等业务,最多时一天能办理20多个,只要带齐资料,基本无需等待,可以即办即走,回家等候网上审批时间结束就好。”付雪梅指着详细记录着办理人员信息的登记册说。
  作为全县唯一一家集政务大厅窗口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12345便民服务热线办理等工作为一体的综合性便民服务窗口单位,镇安县政务服务中心紧紧围绕省上和市、县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积极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帮办代办”创新改革,全面实施“容缺受理”“延时服务”。目前,政务服务中心共入驻部门15家,设业务窗口39个,有管理人员20人、窗口工作人员95人,大厅可办理业务450项。
  “我上次来咨询,工作人员很热情,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了需要的材料有哪些,走时还又叮嘱了一次。”经过咨询,王菊带齐资料后,只跑了一次便完成了自己建筑工程的注册。
  政务服务中心还专门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选派专职人员,现场受理业务咨询类、审批争议类、服务投诉类、特别需求类等“办不成”或“多次跑”等问题,为企业做好兜底服务。同时,成立了政协委员工作室,聘请了党代表、人大代表、媒体记者担任营商环境监督员。并常态化组织政协委员和部门局长走进政务大厅,现场了解企业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还每周邀请1名委员在大厅坐班开展监督,确保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工作的优化升级、廉洁高效。
  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只是镇安县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镇安县聚焦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先行地”目标定位,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系统推进“优化五项服务、落实五项举措、丰富五个载体”工作举措,在营造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8月下旬,在位于永乐街道的陕西柏宏欧利塑业有限公司生产现场,随着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一条条水泥包装袋在隆隆的机械声中移出了生产线,整齐地摆满了仓库。
  柏宏欧利塑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水泥包装袋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司,主要研发生产的产品为方底阀口袋。在镇安县各部门的合力推动下,该公司所生产的环保水泥袋产品已经远销哈萨克斯坦、赞比亚、莫桑比克、刚果布等中亚和非洲国家,年创汇1400多万美元。
  “该项目建成后年产量可达4亿条、产值5亿元、利税6300万元,带动就业600余人,将成为中西部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水平领先的方底阀口袋智能化生产基地。”据公司办公室主任余洋介绍,因市场好,公司在完成一、二期项目建设后迅速启动了三期项目建设。“这当中,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土地、资金、审批都给我们提供了‘绿色通道’,仅仅用了8个月就完成了厂房建设,这也为项目提前竣工、企业提前投产达效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据了解,镇安县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镇安形象”理念,出台《加快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先行地三十条措施》,不断深化推行集中专办、部门领办、专班代办、干部帮办、一网通办“五办”审批服务,实行“一周一集中解难、一月一集中审批、一季一集中恳谈”,精准打好“降、免、退、缓、贷”企业纾困组合拳,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先行地。
  镇安县坚持县委书记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信箱和县长服务企业早餐会、晚餐会制度,创新推行政企“面对面”恳谈机制。建立关键岗位股长民主测评和“企业评议部门服务”制度,聘请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10名,落实45名县级领导包联企业,290名干部组建58个项目工作专班,352名干部驻点帮扶项目建设,15类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行政许可事项再造流程47项、精简资料87项,集中办理项目手续295项,解决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业主诉求等问题矛盾257件,发放中小企业贷款11.36亿元、减免税款1.35亿元,全县新增注册私营企业295家、个体户856户。
  镇安县从源头开始,为企业通堵点、解难点,通过一系列“硬招”“实招”,打造出了优化营商“软环境”的亮丽“金名片”。镇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邹宇表示,下一步,镇安将聚焦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先行地”目标,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持续深化“三个五”举措,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镇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