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驿站”暖人心 惠及民生“零距离”
文章字数:2325
近年来,柞水县坚持党建引领,以“红色驿站”为载体,打通了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最后一公里”,扩大了基层“微治理”的“朋友圈”,打造出群众身边的“红色服务圈”,也将党的声音传递到了“街头巷尾”。一座小小的“红色驿站”,迸发出了惠及民生的大能量。
增添“红色引擎” 助力业态发展
8月25日,伴随着蒙蒙细雨和机器的轰鸣声,柞水县通村物流公司内如往常一样忙碌,工人们在半自动化的流水线上逐一仔细分拣着包裹,准备发往各个镇办。
2021年,柞水县依托陕西通村物流快递有限公司,在此建立了全县首家快递物流行业党支部。作为全县物流的集散地,柞水县通村物流公司聚焦内外联通、便捷高效的标准,探索出“城乡分区布点、枢纽架线织网、小哥分片配送”的网格化服务模式。同时,发挥公司党支部的组织优势,整合了圆通、中通、申通等物流公司,构建起县、镇、村(社区)三级网络。并打造县级仓储、配送、分拨、转运和运营中心,建强网格最后“100米”快递员“网络末梢”,初步形成了县域全覆盖的运送网格体系,为柞水融入大循环格局装上了“红色引擎”。
“我们现在有北线、南线、城区三条线路,除了加盟的几家物流公司,还和邮政合作,实现了9个镇办的全覆盖。”柞水县通村物流公司党支部书记王治平介绍道。
作为“红色驿站”,柞水县通村物流公司将党建阵地从办公场所“搬”到了人流集中的市场,有力延伸了党建工作的“手臂”,引导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增强党性意识、服务意识,成为拉近党群关系、凝聚党群力量的共享家园。
负责下梁镇快递业务的沈古明已经在快递行业工作九年,他兢兢业业,一个人担负起客户投诉处理、寄递货物等工作,从来没有抱怨过一次,这样诚恳地对待顾客,也让投诉率逐年降低。受到柞水县通村物流公司党支部的党员榜样的影响,今年,沈古明递上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成为一名党员后,我更要以身作则,不断提升各项服务水平,在自己的岗位发挥带头作用。”沈古明自豪地说。
倾力“心级保障” 温暖各个群体
休息椅、纯净水、医药箱、充电宝、自助雨伞……走进下梁镇“红色驿站”,各类便民设施一应俱全,为在此工作的新业态劳动者提供饮水、休息、充电等开放式、一站式、共享式暖心服务,收到当地群众称赞。
“我在这一片送货有两年多了,经常在外面一跑就是一天,以前为了少上厕所,水都不敢喝太多,现在有了这个驿站,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还能充电、避雨,就像有了家一样。”刚充完电的快递员汪宗宝激动地说。
为了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切实提高快递员、外卖员、货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柞水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小区党建阵地、快递投送点等设立“红色驿站”,将其打造成为资源集聚、功能集成、服务集约的平台,一起营造“家”的温暖。
“我胃不好,想接热水喝。”“我手机用得多时,没地方充电很麻烦。”“有时突然下雨,我连买伞的地方都找不到。”……在广泛征集了大家的意见后,柞水县最终确定了“红色驿站”内一套充电设备、一杯热水、一个医疗急救箱、一个维修工具包、一本杂志、一把椅子、一个打气筒、一把雨伞、一个意见收集箱“九个一”的服务项目,使广大外卖员、快递员、货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得到暖心服务。
除了服务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为他们提供“歇歇脚”“充充电”“避避雨”的温暖港湾外,“红色驿站”还为群众就业注入了一份力量。
柞水县通村物流公司了解到月泉山庄、阳光小区等移民搬迁小区,有很多在家带孩子的群众,外出务工比较麻烦,便吸纳他们在此从事快递的分拣工作。“最多时有二三十人在此务工,都是周边的群众,这样的工作让他们既照顾了家庭,又获得一份稳定收入。”王治平说。
做好“细微服务” 惠及百姓生活
“姨,你今儿打电话是要给娃寄什么东西,我来取一下。”“叔,有你的快递,你在家里没有?”……初秋时节,负责柞水县城至红岩寺镇张坪村的叶苏云又一次来到村上,熟悉的打着一个个电话,和村中的老人们联系起来。
红岩寺镇是距离柞水县城最远的一个乡镇,如今,快递这一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却成了镇上老人们的一个烦恼,他们不会进行快递寄递的操作。为更好地服务老人们,叶苏云在每天的快递投送过程中,主动联系起他们,并上门服务起来,这已经成了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老人想给城里的孩子寄一些核桃、板栗这些特产,我们就在沿路的送件过程中,帮他们完成打包发货,用手机填写寄货单,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叶苏云笑着说道。
“红色驿站”成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停靠的港湾,为他们带来归属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多像叶苏云一样的“小哥”们提出,自己也想出把力,为他人作贡献。
为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带走生活垃圾、帮不会用手机填写的老人寄货单送快递、遇到路段有损毁情况及时告知村(社区)……在党员带头下,他们做细“多打一通电话、多等一会客户、多送一段路程”的服务,坚持将“帮一把、聊两句”等爱心举动落实到每一次投递中。同时,当好配送片区基层治理的“前哨”和移动“探头”,促进城乡精细化管理的触角延伸,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快递小哥——让生活更美好”,以有温度的交付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柞水县还擦亮“小哥名片”,推动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让柞水木耳等农特产品走出柞水、走上网络,带动群众钱袋子鼓起来、小日子甜起来。
“我们依托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品牌,将核桃、木耳、香菇等农产品发往了全国各地。”王治平说。
“小服务”汇聚了“大民生”,“小驿站”托起了“大党建”。如今,遍布柞水城区的“红色驿站”成为广大快递员、外卖员、货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最受欢迎的落脚点,不仅提供暖心服务,及时把党的主张、党的声音、党的温暖传递给大家,也为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凝聚了重要力量。
增添“红色引擎” 助力业态发展
8月25日,伴随着蒙蒙细雨和机器的轰鸣声,柞水县通村物流公司内如往常一样忙碌,工人们在半自动化的流水线上逐一仔细分拣着包裹,准备发往各个镇办。
2021年,柞水县依托陕西通村物流快递有限公司,在此建立了全县首家快递物流行业党支部。作为全县物流的集散地,柞水县通村物流公司聚焦内外联通、便捷高效的标准,探索出“城乡分区布点、枢纽架线织网、小哥分片配送”的网格化服务模式。同时,发挥公司党支部的组织优势,整合了圆通、中通、申通等物流公司,构建起县、镇、村(社区)三级网络。并打造县级仓储、配送、分拨、转运和运营中心,建强网格最后“100米”快递员“网络末梢”,初步形成了县域全覆盖的运送网格体系,为柞水融入大循环格局装上了“红色引擎”。
“我们现在有北线、南线、城区三条线路,除了加盟的几家物流公司,还和邮政合作,实现了9个镇办的全覆盖。”柞水县通村物流公司党支部书记王治平介绍道。
作为“红色驿站”,柞水县通村物流公司将党建阵地从办公场所“搬”到了人流集中的市场,有力延伸了党建工作的“手臂”,引导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增强党性意识、服务意识,成为拉近党群关系、凝聚党群力量的共享家园。
负责下梁镇快递业务的沈古明已经在快递行业工作九年,他兢兢业业,一个人担负起客户投诉处理、寄递货物等工作,从来没有抱怨过一次,这样诚恳地对待顾客,也让投诉率逐年降低。受到柞水县通村物流公司党支部的党员榜样的影响,今年,沈古明递上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成为一名党员后,我更要以身作则,不断提升各项服务水平,在自己的岗位发挥带头作用。”沈古明自豪地说。
倾力“心级保障” 温暖各个群体
休息椅、纯净水、医药箱、充电宝、自助雨伞……走进下梁镇“红色驿站”,各类便民设施一应俱全,为在此工作的新业态劳动者提供饮水、休息、充电等开放式、一站式、共享式暖心服务,收到当地群众称赞。
“我在这一片送货有两年多了,经常在外面一跑就是一天,以前为了少上厕所,水都不敢喝太多,现在有了这个驿站,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还能充电、避雨,就像有了家一样。”刚充完电的快递员汪宗宝激动地说。
为了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切实提高快递员、外卖员、货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柞水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小区党建阵地、快递投送点等设立“红色驿站”,将其打造成为资源集聚、功能集成、服务集约的平台,一起营造“家”的温暖。
“我胃不好,想接热水喝。”“我手机用得多时,没地方充电很麻烦。”“有时突然下雨,我连买伞的地方都找不到。”……在广泛征集了大家的意见后,柞水县最终确定了“红色驿站”内一套充电设备、一杯热水、一个医疗急救箱、一个维修工具包、一本杂志、一把椅子、一个打气筒、一把雨伞、一个意见收集箱“九个一”的服务项目,使广大外卖员、快递员、货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得到暖心服务。
除了服务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为他们提供“歇歇脚”“充充电”“避避雨”的温暖港湾外,“红色驿站”还为群众就业注入了一份力量。
柞水县通村物流公司了解到月泉山庄、阳光小区等移民搬迁小区,有很多在家带孩子的群众,外出务工比较麻烦,便吸纳他们在此从事快递的分拣工作。“最多时有二三十人在此务工,都是周边的群众,这样的工作让他们既照顾了家庭,又获得一份稳定收入。”王治平说。
做好“细微服务” 惠及百姓生活
“姨,你今儿打电话是要给娃寄什么东西,我来取一下。”“叔,有你的快递,你在家里没有?”……初秋时节,负责柞水县城至红岩寺镇张坪村的叶苏云又一次来到村上,熟悉的打着一个个电话,和村中的老人们联系起来。
红岩寺镇是距离柞水县城最远的一个乡镇,如今,快递这一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却成了镇上老人们的一个烦恼,他们不会进行快递寄递的操作。为更好地服务老人们,叶苏云在每天的快递投送过程中,主动联系起他们,并上门服务起来,这已经成了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老人想给城里的孩子寄一些核桃、板栗这些特产,我们就在沿路的送件过程中,帮他们完成打包发货,用手机填写寄货单,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叶苏云笑着说道。
“红色驿站”成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停靠的港湾,为他们带来归属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多像叶苏云一样的“小哥”们提出,自己也想出把力,为他人作贡献。
为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带走生活垃圾、帮不会用手机填写的老人寄货单送快递、遇到路段有损毁情况及时告知村(社区)……在党员带头下,他们做细“多打一通电话、多等一会客户、多送一段路程”的服务,坚持将“帮一把、聊两句”等爱心举动落实到每一次投递中。同时,当好配送片区基层治理的“前哨”和移动“探头”,促进城乡精细化管理的触角延伸,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快递小哥——让生活更美好”,以有温度的交付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柞水县还擦亮“小哥名片”,推动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让柞水木耳等农特产品走出柞水、走上网络,带动群众钱袋子鼓起来、小日子甜起来。
“我们依托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品牌,将核桃、木耳、香菇等农产品发往了全国各地。”王治平说。
“小服务”汇聚了“大民生”,“小驿站”托起了“大党建”。如今,遍布柞水城区的“红色驿站”成为广大快递员、外卖员、货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最受欢迎的落脚点,不仅提供暖心服务,及时把党的主张、党的声音、党的温暖传递给大家,也为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凝聚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