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与水为邻
喻永军
文章字数:1666

  从乡下搬到城里住,后窗临着江,拦河坝是三米高的橡皮坝,聚水成湖,溢出的水成一段瀑布,从高处落下来,其声轰鸣,磅礴有力。刚开始时被吵得难以入眠,便浸在水声里,想这水的源头,流过沿途的石溪沟壑、山川坡塬、乱石草木。水总是这般流着、平静宁和、百折不挠,偶有浪花,也无人知晓,或者只有天空飞翔的鸟儿看到。鸟有鸟的生活,看到了也就只是看到了,无动于衷。
  日久,习惯了,不再为水声所困,睡也就睡着了,刻意才能听见水声。江北岸是一条绿带,宽数十米,全是风景花木,针叶阔叶林杂交,大多是侧柏、雪松、桂花、枇杷、春梅、冬梅、芍药、牡丹、月季等,各种颜色的花儿都有。有林便有林子里的客人,鸟的种类多,大多是北方画眉和三声杜鹃。水面上有野鸭,有时候偶见珍贵的绿头鸭,浮在水上。有白鹭,羽毛似雪,腿杆子血色,立在江心的沙洲上,半晌不曾移步,如在欣赏天光水色。
  早上,大致五点多,晨练者开始运动,有人嗷嗷嗷吼着,声音从对岸传过来,断断续续,划拨着夜色,四季如一日。慢慢地,这声音在强化中证明着自己。后来听说是一位脑梗患者,中年发病,康复之心迫切,似乎要吐尽胸中块垒,每天沿江堤的人行道,步行二十多里。天明,则是另一番景象。健身的人,不分年龄性别,跑步、走路、跳舞,打拳。从后窗望出去,健身步行道行人如织。太阳高过东边的山头,有学习管乐、弦乐的声音从林带里飘出来。声音和人影构成一座城市的氛围,一种生的气息充满空间。
  是江带来了水,是水润泽了一座城市,滋润了一座城市的人心,水对一座城市有着莫大的美化和装扮功能。水会流进心里,流入梦中。
  小区的北墙外是一条小路,路边是垂岸的柳树,斜向水面,春天柳线如丝,柳芽子像振翅的昆虫,黄丫丫地向上长,薄得发亮。
  小区北墙外的路,走得最多的时候,是解封的日子。那段日子,哪个人没有压力。封封停停,封得突然,解得缓慢,朋友间见面也不容易。总是跟老芦沿着弧形的小路,从丹江岸边,绕道南秦河岸,江边很少有人,长堤上是空旷的林荫道和寂然的长椅。伸进江中的一个沙洲正在施工,受疫情影响,不停地歇工,漂亮的汉白玉围栏,椰林风格的设计,对应着一江清水,能感觉到建成后的景象。我俩戴着口罩走路,谈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取下口罩的时候,便是凑在一块抽烟。
  该说的话说完了,我俩就继续往前走路,漫无目的地走着,听鞋底在路面上的摩擦声,时缓时急。过桥,进入两河口地界。这里也正在施工,建有一个广场,是丹江与南秦河的交汇处,江河汇聚处,成一个丁字形水域,广场上立一个五彩的飞鸟写意雕塑,欲腾飞状,目视正前方,其意轩昂。往东,一座跨丹江的桥正在建设中,桥面即将合龙。
  广场上的凉椅都是船型的仿汉白玉材质,洁白如玉,轻盈自然。这些大概只适合放在这样的江边,这样的水域,这样的广场上。我们感觉城市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这个与水相伴的城市,是我们的城市,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我们爱它。
  我们也知道,一座变化着的城市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深处是满满的烟火气息。
  大概疫情防控期间,初夏的某一天,我们才知道这个叫两河口的公园建成开放的消息。在这之前只是在朋友圈里看见,大桥、花草、广场,水洗一样干净。人群,一副休闲的模样。穿着古装打卡的网红们,带着现代的心情,摆拍古典的姿态。江水染上一抹胭脂,太阳正在落山。
  11月24日,参加一个文化采风活动,一行人乘坐旅游大巴从莲湖游客中心开始,绕商州城一周,参观了四皓公园、商鞅广场、秦岭博物馆、东龙山公园、北客站、九鱼公园等。才知道我和老芦散步的两河口公园,只是这诸多公园中的一个。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那种建设速度,秀出了城市一片一片的亮丽风景。听介绍,市区小型的口袋公园就建了一百多个,大多是临水而建。
  想起南秦公园建成,对市民开放的那些日子,我曾在傍晚去过两次。地方虽然不很宽敞,但人气满满。园区两边的大路旁,人挨着人,车连着车,连一辆电动车都很难找个空位放下。朋友老王因为找不到地方停车,开着车绕着南秦公园的公路,一边行驶,一边看公园里的热闹,逛了几圈,稍有遗憾地回去了。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与水为邻,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