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变上访为下访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本报记者 巩琳璐
文章字数:1375
  “基层纠纷情况复杂,排查是化解矛盾纠纷最基础的工作,往往要到群众家里实地走访探查,如果不亲自排查走访,有可能就弄不清事发时的状况,所以调解评理就要变‘上访’为‘下访’,主动到群众家去,上门调查、上门评理。”山阳县板岩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张玉花评理归来,向记者介绍,信访群众看到调解员主动“下访”,帮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往往就先消气了,纠纷也更容易解决。
  张玉花在担任板岩司法所所长期间,实地走访14个村(社区),根据村情发展和人民调解工作需要组建镇级、村级调委会共15个,选任人民调解员50人,从卷宗制作、法律知识、调解技巧等多个方面先后开展调解员集中培训20多次,不断促进全镇人民调解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这是我市党员领导干部勇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始终保持心系于民、用心用情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我市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抓手,把信访工作服务到群众的“家门口”,形成市、县、镇、村联动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为主线,把信访维稳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通过“送上门”的服务深入排摸各种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预防。坚持有诉必听、有听必疏、有疏必解的工作理念,做到“一般矛盾不出村,复杂矛盾不出社区,疑难矛盾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据市信访局工作人员介绍,市信访局制定出台《商洛市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十项机制》,印发省级、市级领导重点信访事项责任清单,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同时,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带着感情下基层,采取接访下访、包案化解、源头治理、督导督办等方式,积极破解群众信访难题。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开展领导干部“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活动,开设网上“民意直通车”,整合常态接访、定期约访、重点走访、领导下访,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纾困暖心。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级领导深入基层接访群众11批13人、受理案件11件,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累计下访1118次,解决群众诉求688件,化解信访积案191件。
  听民声、消民怨、解民忧,变“坐诊”为“出诊”,精益求精解决群众问题,及时掌握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主动权,实现了面对面与群众互动交流,方便群众,让群众感受到“生活小事不出村、法律服务在身边”,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秩序。
  解决群众合理诉求,防止矛盾积累、信访上行,贵在及时、重在就地。我市各县区利用好现有条件,充分发挥信访评理明辨是非、定分止争作用,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商南县建立信访重大案件专班推进、疑难案件包案化解、跨域信件协调推进、一般诉求督办化解“四项举措”,包案领导下沉镇办、约见信访人、与责任单位会商、制定化解方案、协调督办,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39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7个。山阳县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建立“日常接访+约访接待”机制,县级干部轮流到各镇办约访群众、带案下访、定期接访,牵头包抓重点信访案件,有效化解小水电整治补偿、退役军人安置等信访积案16件。我市将信访工作做到群众的“家门口”,做到群众心坎上。强化源头治理,创新基层信访工作模式,通过零距离接触,让群众感受到随时随地有人听、有人帮的重视感和满足感,切实减轻了群众走访负担,真正实现了在一线“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