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流岭深处山萸红
本报通讯员 田吉文
文章字数:2089
    2023年10月,赵塬村村民彭秀芳在自家地里摘山茱萸。当年她家靠山茱萸能收入2.6万元。

    2023年10月,牌楼河村村民刘德荣家摘回来的    山茱萸,当年他家靠山茱萸实现收入4万多元。

  出丹凤县城往西南方向,汽车沿着宽阔的柏油路前行,进入视野的是莽莽大山,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柏油路像蛇一样直往大山的尽头“钻”去。
  田野里虽然一片萧条,但未摘完的红色山茱萸挂在树上,像天边的繁星一样,为隆冬时节的流岭带来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汽车在曲折的山道上行驶,不一会儿就到了山顶,流岭百万亩人工林繁育基地的大字映入眼帘。汽车的里程过了23公里之后,笔者一行便来到了大山环抱中的目的地——寺坪镇。
  这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镇,总面积18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5%以上,居丹凤县之首,是国家飞播林试验基地。境内青山如屏,松林苍郁,幽兰沁香,溪流蜿蜒,年平均气温21℃,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米6000多个,是旅游、避暑、休闲的绝佳之地。
  就是在这样一个颇似世外桃源的地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试种山茱萸成功,一下子山茱萸成了家家户户的“摇钱树”。
  那时好多人都不知道寺坪在哪里,但是知道寺坪有山茱萸。山茱萸是一种中药材,是市场上的紧俏货,可是许多地方试种都没有成功,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气候不适宜。山茱萸能换回好多票子,让大山里的寺坪人家家都有了“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录音机),寺坪人在那个经济欠发达的时期确实火了一把。如今,走进寺坪,就是走进了山茱萸的故乡、山茱萸的世界。
  山茱萸是在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干或置于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将果肉晒干,具有补益肝肾之功效。
  寺坪镇地域辽阔,山壑纵横,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山茱萸在这里生长极好,挂果率高而且果肉丰满、药性高,非常受市场青睐。寺坪人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田畔路边几乎都种着山茱萸树。平时锄个草就不管了,待到深秋季节,树上就长满一树一树的红蛋蛋,在绿叶的衬托下,煞是好看,给山野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这时,也是寺坪人最忙碌的和开心的时候。在外打工的人们“不远万里”,背着行囊,赶回寺坪老家采摘山茱萸,人手不够的人家就雇工来帮忙采。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东处西处都是掏钱”。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满山坡叽叽喳喳、有说有笑,还有山歌对唱,就像是碎石子掉进了棣花的千亩荷塘里,溅起一朵朵漂亮的水花,好不热闹。
  这些红色的小圆球一串一串、鼓鼓囊囊地结在山茱萸树的枝头上,必须靠人工才能采摘下来,所以工作量也是相当大。一个青壮年劳力一天最多只能采摘三四十公斤,一家人齐上阵的话,一天下来能用背篓背回好大一堆。
  秋季气温低,采回的鲜果放在院子几天也不会烂掉。人手少的人家就请人帮忙,一天给人家出100元工钱,管饭。这时,平时闲置落灰的剥皮机仿佛过节一样“聚”在一起,“哒哒哒”地给山茱萸脱皮。村民的房前屋后、大路边都变成了晾晒山茱萸的场地。
  所以每年到山茱萸采摘的季节,也是寺坪供电所最忙碌的时候,这家要接电,那家要换闸刀、安开关,电工忙得不亦乐乎。但他们始终秉承“你用电、我用心,电话叫、电工到”的服务承诺,同时借这个机会给农户宣传一下安全用电常识,对欠费户及时上门催回电费。老百姓都说现在电费便宜,关键是电工的服务好了许多,所以见了电工就像见到自家的亲戚一样,有说有笑地拉家常。
  寺坪镇赵塬村二组村民刘书民20多年前栽了200多株山茱萸树,现在都到了挂果的旺季,2023年采摘3500多公斤山茱萸鲜果,当时的行情比较好,能换回3万多元收入,再加上家里金银花收入1万多元,还有些农业收入,一年下来轻轻松松比外出打工挣得还多,而且时间还自由。
  赵塬村属于川原地带,到处长满山茱萸树。2023年秋季,村民彭小平一家4口都在忙着收拾山茱萸。2023年雨量充沛,山茱萸长势良好,挂果率也好于往年,彭小平家1个月摘了900多公斤山茱萸,剥皮烘干后出售,收入1万元。农闲时,彭小平在西安打零工,每月收入还行,妻子在一家饭店打工,每月管吃工资3500元,现在过的也是富裕的日子。
  年轻的徐新虎是赵塬村党支部书记。据他介绍,赵塬村紧邻镇政府所在地,地势相对开阔,除一些核桃树外,坡地、平地里几乎全部都是山茱萸树,据不完全统计,该村山茱萸树占地800亩,每亩按照23株算,至少也有1.6万多株,2023年产山茱萸鲜果100吨左右,处理晾晒后的山茱萸肉按照60元每公斤的市场价能产生300万元的收益。多年来,山茱萸作为村上的支柱产业,成为该村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在镇政府大门口,笔者刚好碰见调研回来的镇党委书记袁博,说起山茱萸,他兴奋得不得了,说这些树就是寺坪人的“摇钱树”,由于适宜的地理条件和政府多年来的扶持和跟踪服务,寺坪的山茱萸栽植面积发展很快,覆盖全镇11个村。据镇农经站统计,全镇挂果的成年树有5.5万株以上,栽植面积3万多亩,年产山茱萸肉1500吨以上,直接经济效益6900多万元。袁博说,自己在读大学的时候,家在寺坪的同学就给他说过山茱萸让寺坪人家家都有“三转一响”的故事,没想到多年后自己来寺坪工作。眼下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敲响,镇上决心以人居环境改造为契机,让“文家谷”景点带动全镇的旅游经济,继续扩大山茱萸的栽植面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户持续做好山茱萸发展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