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书画人生
本报记者 南 玺 见习记者 杨若阳
文章字数:1584
    宁江虎正在进行书法创作

    宁江虎作品《秋实》

  “黄杨有黄杨的美,狗尾巴草有狗尾巴草的价值。我读初中的时候,发现自己在绘画方面有特长,就想通过美术把握命运,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书画家宁江虎说。
  宁江虎今年47岁,是土生土长的山阳县板岩镇人。他1997年从商洛师专毕业,又在陕西师范大学进修了3年。“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学历,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对美术很感兴趣。老师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宁江虎说,在陕师大学习的时候,发现有时候自己刚刚冒出想法就已经被其他人实践,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这是思维上的差距。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绘画创作能力,他辗转全国各地的书画展,与不同的画家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在这个过程中,宁江虎对于画画的思维、理念、眼光和见识都有了深刻的改变。
  4月22日,记者在山阳县职业教育中心见到了宁江虎,他是这所学校的美术老师。在宁江虎的书画室里,墙上挂满了美术作品,地上散落着许多练过毛笔字的宣纸。“书画是一家,开始我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进修时一位老师告诉我,要想画画作品好,书法必须练到老,从那时候起,我开始练毛笔字。”宁江虎笑着说。
  “写字是技能,绘画是语言。人物画中的精致性需要用笔细腻、气韵贯通,不然就会导致想的和画出来的不一致,其中的松严性就是水墨画书写性的笔墨表达。写毛笔字就是练习变化中的连贯性,用笔不连贯就没法画出好的作品。”宁江虎介绍,水墨画讲究颜料颜色的叠加,只有不断地叠加,颜色才能够体现出绘画作品的厚度,即画作的丰富性、厚重感。
  不同的国画颜料、不同的毛笔所展现出的画风也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这支狼毫,它的弹性好,画出来的线条就是矫健的;而这支羊毛毛笔画出来的线条就比较柔和了。”宁江虎说,绘画虽然是自主性的笔墨表达,但也是需要遵循一定的绘画规律,达到一定的境界后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多年来,宁江虎笔耕不辍,在绘画和书法创作上一直坚持不懈。在绘画中,他希望通过绘画作品的呈现,让欣赏作品的人真切感受到商洛地理风貌和自然环境的美,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商洛。
  “这幅画是柞水县的终南山寨,画的是春日里的懵懵懂懂,那幅画是当前农村里通高铁的景象,描绘的是新农村、新气象、新发展。”宁江虎向记者介绍着工作室里挂着的一幅幅绘画作品,其中的一幅《浓厚深情皆故园》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如今的农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和我们小时候相比,条件不知好了多少倍,可惜好多人都在外地。这幅画的寓意是‘回不去的家’,为了纪念我儿时中的故乡。”当记者问起画一幅画需要多长时间,宁江虎表示,4尺的画在画室一天就可以完成,而比较宏大的作品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完成。
  “画由线和面组成,面不会变,可线千变万化。类似于表达方式会变,表达的事情是不会变的。我有时候几个月才能完成一幅画。”宁江虎的绘画作品从人物、山水到花鸟,每一幅水墨画都有属于它背后的故事。他表示,绘画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当落下第一笔时,矛盾就产生了,后面需要不断解决矛盾,这样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才更好。
  “水墨画是国画的典型代表,虚实变化是传统笔墨的主要特点之一。数字化时代,西方画对国画的冲击很大,文化竞争如此激烈,我们则需要在绘画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讲起目前的国画形势,宁江虎说,他认为中国传统绘画文化需要拥有话语权,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宣纸上找到文化的自信心。“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解决矛盾,思维要永远凌驾于表达之上,画画也是解决矛盾的过程,解决水平就等同于绘画思维。”
  宁江虎用绘画叙述着专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并将其带给自己的学生。“我经常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把自己的脾性和特点发挥到极致就是人才。”宁江虎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不断地奔跑着,借助绘画作品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迸发的蓬勃力量,让更多学生乃至艺术爱好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