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上归
文章字数:1440
春日喜气多,爆出的柳芽是第一喜。
春动柳梢,柳是春信使,猛地,就黄绿了。“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太阳温暖,恬淡。太阳在升高,更暖了。人出来晒晒,地底下的小动物们也正醒来。只是人看不见,柳知晓。
鹅黄最早入眼,确切说是在正月十六,而且还必须是晚上。我家乡的习俗是正月十六晚上遛百病,那阵仗,全城的人一齐出动,从下午五点开始,城区主街道戒严,机动车禁行。是什么诏令让城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甚至坐轮椅的病人,行动迟缓的老人,怀抱小儿的新妇,都要到街上走一走,遛一遛?长者习惯手里拿几个钢镚,一甩手,扔出去,哐啷啷,据说这样可以把病痛和不好统统扔掉。
这时,我走过运河边的一排柳,它们集体不发声,光秃秃让我看。不急,继续走,靠近清风楼了,就是这里。一棵老柳,经过缜密的算计,率先泛出黄意。都说清风楼这片地界是风水宝地,集天地日月之精华,种上一块土坷垃,也能长成一个金疙瘩。
知道这个秘密的人,还有几个摄影师,他们雷打不动,每年正月十六的晚上,架好三脚架,以黄柳为前景,景深是清风楼,拍下人潮的涌动。黄柳摇摇,与流动的人潮配在一起,此照片,常常代表运河的独特风景,亮相在报纸头条。
《说文解字》说,“春,推也”,有春阳普照,万物滋荣之意。说到古人,春日里,他们都做些什么?“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春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踏青赏春,人间美好。若把人间春色比喻为十分,胡竹峰说,“曾点、孔子得了一分,郑人得了一分,王羲之得了一分,展子虔得了一分,王希孟得了一分,白居易得了一分,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半分不到……余者归众人。”
柳叶青青。老人们有言,柳叶落到水里,就变成杨叶丝鱼。那时我经常拽下一片一片柳叶,投向水里,看看老人的话儿灵不灵,考证的结果已无从知晓。多年后,我读《夜航船》,突然这句话就冒出来:“柳叶入水,即化为杨叶丝鱼。”原来我家乡的老人们,也通晓先人哲理的。嫩嫩的柳叶入口微苦,旋即又有一丝丝清甜,如苏子笔下的词,清英雅秀。
公元1089年,苏子重回杭州出任知州。这对苏子来说,是幸事。对杭州来说,更是幸事。苏子发现他日夜思念的西湖,由于疏于治理,已是荒草丛生,湖水干涸,到处淤泥,水光潋滟早已无处寻找,山色空蒙也非复往昔。
苏子下决心疏浚西湖,毅然上书朝廷,请求开浚西湖。然而,真要组织人力疏浚西湖,又面临许多难题。首先,治理西湖需要大笔资金,从何而来?朝廷虽然批准了疏浚西湖的请求,但只给了一百张度牒(官府发的凭证)作为经费。苏子利用这一百张度牒,卖了一万七千贯钱,加上救荒的余款一万贯钱,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西湖工程。然而一个更大的难题是:疏浚出来的大量淤泥,如何处理呢?苏子不愧为实干家,通过对西湖及周边环境细致考察,巧妙地变废为宝——从湖底运出的一部分淤泥,用作农田基肥,让原来的沼泽地变成肥沃的农田。然后利用这些地,募集社会闲散人员和外地人前来耕作。另一部分淤泥,则堆积建造了一条沟通西湖南北的长堤,种下各色花草树木,垂柳居多。
西湖治理好了,苏子的任期也到了。想起初到杭州,去寺中寻友人,作诗:“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这细丝垂垂的堤柳,这浩渺的湖水,容天下之大,却容不下一个苏子。
长堤拂柳,波光粼粼中,浩渺长空下,三三两两行人走过,相貌俊朗,人面若桃花,偶尔有人轻声细语说几句话,让人质疑是不是从古画里走出来的。若是,我想其是从宋词里款款而来,他们对苏子当然不陌生。
春动柳梢,柳是春信使,猛地,就黄绿了。“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太阳温暖,恬淡。太阳在升高,更暖了。人出来晒晒,地底下的小动物们也正醒来。只是人看不见,柳知晓。
鹅黄最早入眼,确切说是在正月十六,而且还必须是晚上。我家乡的习俗是正月十六晚上遛百病,那阵仗,全城的人一齐出动,从下午五点开始,城区主街道戒严,机动车禁行。是什么诏令让城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甚至坐轮椅的病人,行动迟缓的老人,怀抱小儿的新妇,都要到街上走一走,遛一遛?长者习惯手里拿几个钢镚,一甩手,扔出去,哐啷啷,据说这样可以把病痛和不好统统扔掉。
这时,我走过运河边的一排柳,它们集体不发声,光秃秃让我看。不急,继续走,靠近清风楼了,就是这里。一棵老柳,经过缜密的算计,率先泛出黄意。都说清风楼这片地界是风水宝地,集天地日月之精华,种上一块土坷垃,也能长成一个金疙瘩。
知道这个秘密的人,还有几个摄影师,他们雷打不动,每年正月十六的晚上,架好三脚架,以黄柳为前景,景深是清风楼,拍下人潮的涌动。黄柳摇摇,与流动的人潮配在一起,此照片,常常代表运河的独特风景,亮相在报纸头条。
《说文解字》说,“春,推也”,有春阳普照,万物滋荣之意。说到古人,春日里,他们都做些什么?“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春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踏青赏春,人间美好。若把人间春色比喻为十分,胡竹峰说,“曾点、孔子得了一分,郑人得了一分,王羲之得了一分,展子虔得了一分,王希孟得了一分,白居易得了一分,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半分不到……余者归众人。”
柳叶青青。老人们有言,柳叶落到水里,就变成杨叶丝鱼。那时我经常拽下一片一片柳叶,投向水里,看看老人的话儿灵不灵,考证的结果已无从知晓。多年后,我读《夜航船》,突然这句话就冒出来:“柳叶入水,即化为杨叶丝鱼。”原来我家乡的老人们,也通晓先人哲理的。嫩嫩的柳叶入口微苦,旋即又有一丝丝清甜,如苏子笔下的词,清英雅秀。
公元1089年,苏子重回杭州出任知州。这对苏子来说,是幸事。对杭州来说,更是幸事。苏子发现他日夜思念的西湖,由于疏于治理,已是荒草丛生,湖水干涸,到处淤泥,水光潋滟早已无处寻找,山色空蒙也非复往昔。
苏子下决心疏浚西湖,毅然上书朝廷,请求开浚西湖。然而,真要组织人力疏浚西湖,又面临许多难题。首先,治理西湖需要大笔资金,从何而来?朝廷虽然批准了疏浚西湖的请求,但只给了一百张度牒(官府发的凭证)作为经费。苏子利用这一百张度牒,卖了一万七千贯钱,加上救荒的余款一万贯钱,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西湖工程。然而一个更大的难题是:疏浚出来的大量淤泥,如何处理呢?苏子不愧为实干家,通过对西湖及周边环境细致考察,巧妙地变废为宝——从湖底运出的一部分淤泥,用作农田基肥,让原来的沼泽地变成肥沃的农田。然后利用这些地,募集社会闲散人员和外地人前来耕作。另一部分淤泥,则堆积建造了一条沟通西湖南北的长堤,种下各色花草树木,垂柳居多。
西湖治理好了,苏子的任期也到了。想起初到杭州,去寺中寻友人,作诗:“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这细丝垂垂的堤柳,这浩渺的湖水,容天下之大,却容不下一个苏子。
长堤拂柳,波光粼粼中,浩渺长空下,三三两两行人走过,相貌俊朗,人面若桃花,偶尔有人轻声细语说几句话,让人质疑是不是从古画里走出来的。若是,我想其是从宋词里款款而来,他们对苏子当然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