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声 如 雨
文章字数:1522
蝉声是属于夏日的,《礼记》曰:“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声,木槿荣。”意味着夏至一过,蝉就纵横天下了。
眼下正是酷夏,走到哪里都有立体声般的蝉声不绝于耳,哪怕枯坐家中,也有蝉声传来,仿佛背景音乐挥之不去,蓦然这鸣叫还会加大音量,在窗外不足十米处响起。窗外树木郁郁葱葱,浮云一般,蝉就蛰伏其中,一如打开了音响,人来了便立时按下暂停键,叫声戛然而止,一旦远去又重新播放。但时间久了,我发现它就不再戒备人的脚步了,当你漫不经心走过,树梢上的蝉依旧自弹自唱。也许它已然习惯了人的存在,也许面对同样喧闹的人群,它索性更起劲地鼓噪,以求“共振”。无论如何,同处一片天空下,人与蝉已经和谐与共了。
南方的盛夏,不是烈日炙烤,便是大雨倾盆,每当此时顿觉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而蝉鸣穿插其间,成为泰戈尔诗中“世界给我以苦难,而我报之以歌”的绝佳诠释。若说夏日这部大片,盛放的花蕾、蹁跹的衣裙和蝴蝶翅翼制造了豪华的视觉盛宴,那么蝉则提供了夏日绮丽的画外音。那长一声短一声高一声低一声的鸣叫,拉锯般永不停歇,使翩然来临的夏日更加喧闹更具声势了。
多年来每逢暑期往往出行,旅途中的种种大都模糊,唯曾经相伴的蝉鸣依旧丝丝入扣不绝于耳。
那年上井冈山,在龙潭的山道上曾惊叹于蝉声竟有如此大的能量,仿佛架了巨大的管风琴在演奏,漫山遍野的草木都随着应和共鸣。我一度怀疑那不是蝉声,因为完全颠覆了固有的印象。夜晚在茨坪露天宵夜,有人在一旁飙歌,高音喇叭里的嚎叫震耳欲聋,一浪高过一浪,忽闻嘹亮的蝉声碾压过来,穿透阵阵嚎叫,让我相信在井冈山,蝉轻易不会让出自己的舞台。
还有一次去地处粤北的南华寺,发现寺内矗立着一排排水松遮天蔽日,据说这些水松已有半个世纪的树龄,而蛰伏其中的蝉鸣响亮而通透,竟与不时传来的声声梵音应和。蝉与禅同音,该不是栖息这些水松上的蝉已然参禅开悟,早已脱离肉身的沉重,因而那声声鸣叫里才有心无挂碍无拘无束的机锋。
南方与北方的蝉声似乎迥然有别。儿时有段日子曾在西北生活,得知当地并不像诸多地方将蝉俗称知了,而唤作五音。某年盛夏驱车前往坐落于陇东的子午岭,大家都在宾馆里聊天喝茶,我独自出去,在据说是当年的秦直古道边盘桓,忽闻白杨树上蝉叫个不停,毋庸置疑发出的是五音——那声音仿佛一遍遍在喊着“谁说我的叫声五音不全,听啊听啊……”
我一直不明白蝉小小的身躯缘何会有如此丰沛的肺活量,科学解释说,蝉卵要在地下经过数年孵化,才可在某个夏天拱出土皮蜕化成蝉,其寿命不过短短数月,也就一个夏天而已。如此说来蝉是为夏日而活的。有人说没有谁比蝉更懂得夏天。夏日因为蝉这些生灵的存在而变得有声有色。
曾看过电影《蝉时雨》,改编自日本作家藤泽周平的小说,电影情节也早已淡忘,一直记得的倒是片中丝丝缕缕的蝉声。那蝉声暗合着武士的心境和际遇时起时伏,一如现实中的阵阵透雨时簌时歇。
电影中将蝉声喻为雨声,的确称得上神来之笔。细想蝉声与雨声还真是神似。一旦倾泻起来,直如阵雨般恣意妄为,嘈嘈切切争先恐后,让你根本无法分辨究竟哪里才是真正的策源地,头顶还是远处,也许你站在哪里就在哪里,说是无处不在也不觉夸张吧。
不可否认,蝉声起处,便有清凉萦绕心头,这与飘然而至的一场骤雨何其相似。若非麻木,赤日炎炎,这样的一场雨该是何等及时。盛夏越是溽暑逼人,蝉声就越是清澈响亮,仿佛从远方挟来缕缕雨丝,就如多年前那个盛夏我在南华寺所体味的,站在已近半世纪的树荫里,当阵阵蝉声覆盖头顶,我已然无法分辨那份清凉来自树荫抑或蝉声。其实,宋人周邦彦《鹤冲天》早就写过: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夏日终将随风而逝,就让如雨的蝉声尽情倾泻吧。
眼下正是酷夏,走到哪里都有立体声般的蝉声不绝于耳,哪怕枯坐家中,也有蝉声传来,仿佛背景音乐挥之不去,蓦然这鸣叫还会加大音量,在窗外不足十米处响起。窗外树木郁郁葱葱,浮云一般,蝉就蛰伏其中,一如打开了音响,人来了便立时按下暂停键,叫声戛然而止,一旦远去又重新播放。但时间久了,我发现它就不再戒备人的脚步了,当你漫不经心走过,树梢上的蝉依旧自弹自唱。也许它已然习惯了人的存在,也许面对同样喧闹的人群,它索性更起劲地鼓噪,以求“共振”。无论如何,同处一片天空下,人与蝉已经和谐与共了。
南方的盛夏,不是烈日炙烤,便是大雨倾盆,每当此时顿觉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而蝉鸣穿插其间,成为泰戈尔诗中“世界给我以苦难,而我报之以歌”的绝佳诠释。若说夏日这部大片,盛放的花蕾、蹁跹的衣裙和蝴蝶翅翼制造了豪华的视觉盛宴,那么蝉则提供了夏日绮丽的画外音。那长一声短一声高一声低一声的鸣叫,拉锯般永不停歇,使翩然来临的夏日更加喧闹更具声势了。
多年来每逢暑期往往出行,旅途中的种种大都模糊,唯曾经相伴的蝉鸣依旧丝丝入扣不绝于耳。
那年上井冈山,在龙潭的山道上曾惊叹于蝉声竟有如此大的能量,仿佛架了巨大的管风琴在演奏,漫山遍野的草木都随着应和共鸣。我一度怀疑那不是蝉声,因为完全颠覆了固有的印象。夜晚在茨坪露天宵夜,有人在一旁飙歌,高音喇叭里的嚎叫震耳欲聋,一浪高过一浪,忽闻嘹亮的蝉声碾压过来,穿透阵阵嚎叫,让我相信在井冈山,蝉轻易不会让出自己的舞台。
还有一次去地处粤北的南华寺,发现寺内矗立着一排排水松遮天蔽日,据说这些水松已有半个世纪的树龄,而蛰伏其中的蝉鸣响亮而通透,竟与不时传来的声声梵音应和。蝉与禅同音,该不是栖息这些水松上的蝉已然参禅开悟,早已脱离肉身的沉重,因而那声声鸣叫里才有心无挂碍无拘无束的机锋。
南方与北方的蝉声似乎迥然有别。儿时有段日子曾在西北生活,得知当地并不像诸多地方将蝉俗称知了,而唤作五音。某年盛夏驱车前往坐落于陇东的子午岭,大家都在宾馆里聊天喝茶,我独自出去,在据说是当年的秦直古道边盘桓,忽闻白杨树上蝉叫个不停,毋庸置疑发出的是五音——那声音仿佛一遍遍在喊着“谁说我的叫声五音不全,听啊听啊……”
我一直不明白蝉小小的身躯缘何会有如此丰沛的肺活量,科学解释说,蝉卵要在地下经过数年孵化,才可在某个夏天拱出土皮蜕化成蝉,其寿命不过短短数月,也就一个夏天而已。如此说来蝉是为夏日而活的。有人说没有谁比蝉更懂得夏天。夏日因为蝉这些生灵的存在而变得有声有色。
曾看过电影《蝉时雨》,改编自日本作家藤泽周平的小说,电影情节也早已淡忘,一直记得的倒是片中丝丝缕缕的蝉声。那蝉声暗合着武士的心境和际遇时起时伏,一如现实中的阵阵透雨时簌时歇。
电影中将蝉声喻为雨声,的确称得上神来之笔。细想蝉声与雨声还真是神似。一旦倾泻起来,直如阵雨般恣意妄为,嘈嘈切切争先恐后,让你根本无法分辨究竟哪里才是真正的策源地,头顶还是远处,也许你站在哪里就在哪里,说是无处不在也不觉夸张吧。
不可否认,蝉声起处,便有清凉萦绕心头,这与飘然而至的一场骤雨何其相似。若非麻木,赤日炎炎,这样的一场雨该是何等及时。盛夏越是溽暑逼人,蝉声就越是清澈响亮,仿佛从远方挟来缕缕雨丝,就如多年前那个盛夏我在南华寺所体味的,站在已近半世纪的树荫里,当阵阵蝉声覆盖头顶,我已然无法分辨那份清凉来自树荫抑或蝉声。其实,宋人周邦彦《鹤冲天》早就写过: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夏日终将随风而逝,就让如雨的蝉声尽情倾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