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刻在骨子里的情怀
瀚泊
文章字数:1254
  见到杨贤博时,他正在院子里抱着一个大扫帚扫院落。满脸汗迹的他放下扫帚,在水龙头冲了一下手,招呼我们坐下,有着不亦乐乎的开心。这是甲辰年仲夏,在贤博的家乡牧护关。这里真是避暑的好地方。贤博说他每年夏季哪儿都不去,就喜欢待在老家的镇子。
  院子是供电所,贤博的单位,他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多年。撤乡并镇时,镇政府撤了,镇子上的单位也撤了,供电所成了一个工作点。那年的水灾毁了他的家,所以,很长时间,他就住在单位的楼上,一张床一张桌子便是他的全部。他说,人经历多了,就懂得了删繁就简。他的生活极简单,房子里除了书籍还是书籍。
  我们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贤博的书籍,听着他的经历。
  那场水灾,电力配电箱和电力线路损坏严重,电力局派出上百人前来抢修,十多天时间,他都配合抢修和清理被水淹的单位房间与院落,没有时间去料理自己的房子。因为没有及时清理家里的淤泥和污水,所有家具浸泡毁坏不得不扔掉。水灾毁了镇子上唯一的初级中学,也是贤博的母校,学生得去几十里外的洪门河上学。一学期后,学校恢复,可学校图书馆的书籍成了一堆垃圾。贤博在西安文化圈组织了一场图书募捐活动,得到了众多人的支持。很短时间,从全国各地寄来的书籍,纷纷送至贤博手里。每有朋友送书,他总是想法子留住,吃个饭喝个茶,比自己的私事还用心。他时常穿梭于长安城去朋友家拉书,不时送上一盒好茶,表示感谢。
  在场的好友告诉我们,贤博是个热心肠的人,有一年柞水营盘发生水灾,他向灾区捐献了一百箱方便面。有一年他骑摩托车下乡,跳进南沟河救过一个落水男孩。我们在翻阅他早年剪辑的有关他的“豆腐块”报道中,也证实了他曾经是一位“好事者”,现在依然是。贤博很细心,大家捐赠了图书,为了表示感谢,他就自己购买了荣誉证书,去找学校盖上公章,寄给捐赠者。两年多时间,在他的努力下,他的母校受赠各类图书八千余册,水毁的图书室也得以重新向学生开放。贤博说,每每从学校经过,听到琅琅读书声,他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推开窗户,对面山崖上生长着一棵松树。这是他多次在文章中写到的一棵松。山巅崖缝间,几乎看不到一丝土壤,而这棵松却一直坚挺着,任风吹雨打,任暴日狂雪,它依然挺着身骨,支撑着枝枝针针,孤独而一身傲骨,以独特的方式,活出属于自己的风景。这几乎就像我遇见的贤博,他在城市里奔波着,在乡村里穿梭着。怀揣着梦想,默然接受着现实,又不断地挑战着自己,不屈不挠。那棵树,几乎就是他的影子,他的替身。文学是梦想,他是独处一方的追梦人,十多年书写了《古道诗情》《向上流动》《出关》《大地上的故乡》等上百万字的作品,这让我内心充满了对他的欣赏与敬重。
  贤博几十年守望在秦岭,他说,熟悉的一草一木和熟悉的父老乡亲,给予了他太多写作的素材。那些朴实的身影和民俗民风里,隐藏着人性的善、人性的美。当然,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着这样那样不同的想法,想法有狭隘也有偏执,但拨开云层是阳光,美好的东西总是永恒的。
  家乡情刻在骨子里,说不尽,也写不尽。他出版的作品中,无一部不写到家乡,他用细腻的文字、敏锐的洞察,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