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水口林
冯小军
文章字数:1502
  水口林立足水口,是林与水的完美结合。
  我曾经在婺源一带欣赏水口,那里水活树绿,堪称一个村落的后花园。简单地说水口就是村落周围水脉流入和流出的地方。因人口多少和自然来水的数量,先民在确定村址时对周围自然环境考察后作出安排。引流水源,植树造林,既服务生活也服务生产,尤其重视灌溉农田和防洪排涝。
  水口的设计颇有讲究。疏浚水渠、石碣调水等都要巧妙布设。遵从水的来龙去脉村人才会安然无恙。今天我们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国策建设美丽家园,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协调发展,与古人流传下来的“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观念一脉相承。
  与水口配套的设施多有拱桥,条件好的还要修建茶亭,供南来北往的人在此休憩。旅途劳顿,遇见一处有水有树的地方坐下来聊天,互相交流信息,洽谈生意,氛围怡人。那种自然资源与人工建筑融合的所在体现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学理念。
  我曾经在赋春镇小住,那里上严田和下严田两个村的水口颇为典型,至今保存着自流灌溉和蓊郁成荫的树林。上严田村一棵古樟树胸围15米,树冠覆盖地面3亩多。负责古树名木调查的部门考证后测定,这一棵古樟的树龄已经有1600岁。沿着赋春河堤岸走来,我大老远地看见它那巨大的树冠。微风中河水泛着鱼鳞纹,粗壮的树枝伸进河面,层层叠叠。站在树荫里仰望那些粗壮的枝杈,我想到了大象的四肢,甚至看到原本跪倒现在却要站起来那种挣扎的姿态,粗糙的骨节是皮肤透露出一股顽强的力量。有的树干的断枝上有疤痕,我又想到大象的眼睛,不但看得出眉眼,还有流淌的泪痕。它们在枝丫间流溢,似乎能听见滴滴答答的声音。
  当地人把这棵古树叫“天下第一樟”。它浓碧的树荫下总有村人在聊天。老人手持一柄蒲扇晃来晃去,孩子骑着竹竿嬉戏打闹,那氛围堪比村民活动中心。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招引游客前来,安享半日之闲。
  从上严田到下严田,田间小路曲里拐弯。4月农时正紧,农人们已经把两边的水田灌满了水,等待田水更暖的光景适时插秧。眼前细细的畦埂分割出大小不一的水面都明镜一般清亮。近处稍高的坡地长满绿树,路旁有一棵奇特的树,远看是一丛近看竟有五根树干。当地人在稍远处告诉我这看似一丛实际上却是不同品种的树。走近仔细辨认,发现它们是黄连木、樟树、糙叶树、朴树和苦槠。相传它们是从一棵千年古樟的树墩里长出来的,竟机缘巧合地长在了一起。仰望它们我想到自然落种,分别在东南西北中各占一片空域,不同的小树冠组成了一个大树冠,在竞争生长中达成了和谐共生的妙境。
  远远地看一片绿色,近处看却能分辨出差别。站在树下瞅上一阵,我设想它秋天一定色彩斑斓。列宁曾经说过差别就是矛盾,矛盾虽说是人世间的事,其实树木也不例外。不过,差别存在对立和竞争,同时也在互补中体现和谐。这一丛五株的树木提示我们,没有差别的和谐是无从谈起的。
  这样一丛远看是一株近看有分别的树丛成了下严田村水口漂亮的景观,和穿村而过的古商道一起成了一处人文和自然的风光。据说历史上这里曾经出过二十七名进士。自然美滋润人的心灵,让我想到“人杰地灵”一词应该调换顺序。“地灵人杰”更符合实际。今天人们需要重新认识水口,重新认识水口林,在新农村建设中创造新的景观价值。
  水口是南方农人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规划出来服务生存的一种创造。用今天的话说充分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科学规划,在当下的乡村振兴事业中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我在下严田的村边行走时看到另一处小片樟树和朴树的混交林。眼下它们的枝头已经泛绿,田间有水鸟低飞,偶尔经过我的头顶。林地周围水渠逶迤,曲折有致。几十年树龄的大树散生在周围,穿林而过的水渠里流水淙淙,缓缓地流向前面的稻田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