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村镇 “塑形铸魂”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文章字数:2529
盛夏时节,九龙山下,鹿池河畔,绿意盎然。洛南县景村镇八一村群众漫步在沿河修建的林下观景廊休憩乘凉,诉说着和美乡村的幸福味道。
御史故里,产业基地,生机勃勃,勤劳奋进的御史村村民忙碌在香气四溢的金银花产业园里,处处充盈着乡村振兴的甜蜜希望。
近年来,景村镇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振兴,以“绿色田园,和美乡村”为突破口,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涵养文明乡风,塑形又铸魂,绘就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
乡村风貌展新颜
漫步景村镇八一村鹿池川河畔的柳荫步道,吹着徐徐凉风,听着潺潺流水,三五孩童时而在清澈的河水边嬉戏,时而在洁净的林荫道追逐,步道边的红仁核桃挂满枝头,不远处的凉亭下,核桃基地务工的几位村民在休息之余话说着村里的可喜变化。
变化看在眼里,幸福甜在心头。今年62岁的张大爷是土生土长的八一村村民,他高兴地说:“现在咱们村的主干道宽阔敞亮,水泥硬化路干净整洁,每天我都来这林荫步道上走一走。”
八一村地处洛南县城以东10公里,坐落在秀丽的九龙山(兑山)脚下,344国道和鹿池河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如何充分发挥优势,吸引更多人返乡发展是八一村“两委”班子一直思考的问题。
“乡村要想发展,既要‘里子实’,更要‘面子靓’。”八一村党支部书记杨宪英说,八一村不断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加快补齐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大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亮化,清垃圾、治污水、改厕所、修道路,还修建了文化小广场、沿河观景休闲廊桥、林荫步道、凉亭等,一场从环境到生产,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变革持续推进,一幅“青山镶嵌家中,绿水环抱家园”的生态宜居画卷正在被一笔一笔描绘。
“环境好了,心情好了,年轻人回家的次数也多了,村上还组建有惠农烟叶、红仁核桃合作社和有机肥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村民杨康龙感慨地说。
如今走在八一村,放眼望去,田野地头绿意盎然,农家房屋错落有致,水泥硬化路干净整洁,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组织联建兴产业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产业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儿”。
景村镇党建联盟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地处县城以东15公里处的下涧村,园区占地30多亩,是景村镇目前最大的食用菌产业基地。
8月1日,笔者走进景村镇食用菌产业示范园,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一股股清新的菌香扑鼻而来。大棚内,一排排菌包上密密麻麻的香菇迎着夏日的第一缕晨曦争相探出了“小脑袋”,鲜嫩饱满、长势喜人,村民们拿着箩筐穿梭在菌架中忙着采摘、筛选、装箱,以满足大批量订单的需求。
“夏季天热,我们都是利用早上时间采摘香菇。”村民党英粉笑着说,“我长期在这里务工,一个月有近两千元的稳定收入,离家近可以照顾到家庭。”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提供了机会。景村镇下涧村党支部书记李恩乾介绍,党建联盟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建有标准化大棚40座,种植袋料香菇80万袋,带动附近3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年还为联盟的村集体经济增加8万元的收益。
为蹚出产业发展新路径,景村镇党委牵头,依托下涧村食用菌产业基地,以下涧、齐坡等7个村组织联建的模式组建产业党建联盟,以党组织为引领,搭建“党建联盟+村党支部+企业+农户”四大主体联动,通过整合各方资源要素的“1+4+N”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联盟组织优势,打破区域领域壁垒、协调各方资源要素,将党组织、企业和农户有机融合,带动村与村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镇上引进四川鑫苗有限公司入驻食用菌产业示范园,推行‘产业园+集体经济+企业+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实现培训、种植、管理、采摘、销售全链条式发展,将党组织、企业和农户有机融合,实现村企业、集体和农民互促共赢。”景村镇组织委员王小雨说。截至目前,联盟食用菌产业园与四川成都、绵阳等地客商签订订单,盈利24万元,为全镇培训产业技术人才80多名,辐射带动全镇发展食用菌产业200万袋,实现“联盟共建、产业共赢”发展新格局。
文旅融合显成效
盛夏葳蕤,草木勃发,云天蓝碧,满目葱茏。
奔赴“御史故里”感受乡村厚重渊源的历史文化,走进“戏曲之乡”体验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俯身金银花基地感受香气四溢的花香,踏足农耕文化馆找寻乡愁记忆……如今的景村镇御史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诗和远方”。
御史村自古就有“御史故里”“戏曲之乡”的美誉。8月2日,笔者走进御史村,映入眼帘的是鲜花绽放、绿树成荫,一条条平坦整洁的巷道向前延伸,一座座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两侧,村民孝老爱亲展现着文明新风尚。
文化墙上,二十四孝、移风易俗、御史文化等图文并茂的文明元素格外显眼,处处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这些文化元素,已成为乡亲们身边的‘无言老师’,我们在感受孝道文化的同时,也让孝老爱亲的良好风气在生活中传播和传承。”村民蔺敏说。
淳朴民风也孕育了良好的新风尚。村里动员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代表组成农民讲师团,在“宣讲小院”里定期教授文明知识、生产生活技能等;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评树先进典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惠农政策,倡导文明新风。
“御史村已连续14年举办‘乡村春晚’、秧歌展演、舞龙舞狮展演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将文明乡风渗透到群众中去,让乡风文明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御史村党支部副书记郭夏锋说。
御史村在加强文明建设的同时,聚焦以“农”为根基、以“文”为神韵、以“旅”为表达,深入挖掘乡村资源,将乡村文化符号与特色产业、旅游发展紧密连接,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休闲垂钓、研学旅游、民宿体验等观光休闲旅游产业,建设“四为”书院、家风传习馆、村史馆、农耕文化馆等,弘扬张载“四为”思想,传承御史张鹏廉洁文化,打造出一个有故事、有温度的文化乡村,全面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村上的合作社开发的金银花茶、黑花生、土蜂蜜、烤核桃、琥珀核桃仁等‘洛味缘’系列产品,销往省内外各大城市,实现年产值2370万元,带动就业300多人,全村户均年增收3200元。”御史村党支部书记张新满激动地说,“我们将紧扣‘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机遇,通过唱响农文旅融合的协奏曲,释放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年接待游客万余人次,逐步实现由‘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