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勤学苦练走出秦岭
本报通讯员 刘军民
文章字数:1534
  他从小刻苦钻研书法技艺,1998年从众多书法名家中脱颖而出,为大型黄帝陵祭祖活动书写篆刻碑文;他还被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组专访,报道个人书法艺术成就……他就是从秦岭深处汉字故里洛南县走出的书法大家,现为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书法专业教授的吕九鹏。
  20世纪60年代,吕九鹏出生在洛南县古城镇刘洼村。受父亲影响,他4岁时便开始提笔练字。当别的小孩都在玩泥巴、滚铁环的时候,他却在坚持习字;到了上学的年龄,他白天在校读书,晚上练字;母亲嫌点灯费油,他便趁母亲睡着后,偷偷起来点亮灰暗的油灯练习;皓月当空的夜间,他端一盆清水在自家院子的石磨、木板上尽情挥洒,有时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寒冬腊月,屋内的水缸都结了冰,他便蹲在热炕旁边,把纸铺在锅台上练字。父亲看他对练字如此痴迷,就拿出自己珍藏已久、破旧不堪的黄自元老帖,让他临摹。
  为减少家庭开支,吕九鹏就把地里种植的亚麻根拔出来捆在一起,剪成毛笔状的刷子,蘸上清水在地面上练习写字和画画。为了锻炼臂力,他把小铁球用旧棉布包裹在手腕上练习。这样坚持了10多年后,吕九鹏终于在写字、画画上开始出“成果”了。他把自己平时画的老虎、松鹤、寿星图等画作和书写的中堂、横幅等书法作品拿到街面上去卖,用微薄的收入购买笔墨纸砚或补贴家用。每逢春节,左邻右舍上门找他写春联,他都欣然应允、来者不拒。
  习书者最忌不习古、不师古。吕九鹏初入书门是跟着父亲临摹黄自元等名家老帖,懂得书法的乾坤方圆,后又习“二王”等古贤名家之书,在书法的世界里循规蹈矩、毕恭毕敬地边琢磨边习摹,练就了扎实的功底。
  1996年春天的一天,吕九鹏的一幅作品被一位来洛南视察工作的省级领导看到,便推荐他到西安发展。闲暇时间,他几乎全泡在了汇聚古今名家大师书法作品的碑林博物馆,在那里细细品读、静静思考、苦苦揣摩,感悟中华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他纵览名家大师的精品力作,聆听谆谆教诲,同时又暗暗思忖自己习书的疏漏与缺失。有幸的是,他得到了贾平凹启迪指点的同时,被书法大家吴三大先生收为弟子。
  在西安,吕九鹏静静地在幽暗的小屋子消化名家的教诲,专注习字、孜孜以求、心无旁骛。几年下来,其书法技艺日益精湛,书写的小楷不仅苍劲有力,更不失儒雅之美。正如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雷珍民先生所言:“九鹏幼承庭训,学书路子正、用心专。从唐人楷法入手,悉心临古,并上攀晋人,坚持在正楷这条道上不动摇,心无旁骛,潜心修炼。”
  1998年,吕九鹏应邀为大型黄帝陵祭祖活动书写碑文,他历时10多天用精工细楷毕恭毕敬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备受同行夸赞。
  一次偶然的机会,吕九鹏在北京结识了著名楷书大家卢中南先生,并虚心拜师求教,得益于大师的谆谆教诲,为他后来书风的日趋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书法以唐法为根基,后上溯“二王”,得遒媚之韵致,又在长期的用笔与结体的历练中,形成了自己风姿外朗、紧拔内妍的独特风格。
  此后,他受中国司马迁《史记》文化艺术研究院之邀,用蝇头小楷书写《史记》全文。目前,吕九鹏正在全身心投入这项52万余字的大工程书写创作之中,完成后,作品将被作为珍藏版永久保存。
  吕九鹏还曾用小楷书写了《道德经》《心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著名文化学者萧云儒先生读罢他书写的《道德经》,撰文云:“九鹏楷书《道德经》显示出了自家功力,楷书起承转合的诸多法度精细到位,且融进自己的心性。笔势、字势和章法、墨法中规中矩,又有着出自本性的松弛,好的书法就是这样,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中和之美,书家内心的宁和之气,也多少感觉到了《道德经》中天地人和的谐和之象。”
  事实上,吕九鹏在创作小楷作品《道德经》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特质、为书品格、作品特色的总结,亦可看成是对他整体创作景观的概括。如今,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被广泛收藏,还传于日本、菲律
  宾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