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洛南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文章字数:1221
  本报讯 (通讯员 张浩楠)近年来,洛南县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不断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洛南县建强“一个体系”,凝聚发展合力。成立公共文化服务补短板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出台《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规范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文旅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同时,实施提品质项目,建成洛南县游客服务中心、秦唐街公园等一批公共文化项目并实现运营;人民广场、花溪弄城市书吧建成投用;洛南盆地旧石器博物馆正加快推进;县图书馆已按照国家一级标准提升改造并于今年2月份对外开放并获评国家二级馆。实施补短板项目,目前已实现基层“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覆盖,全县16个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有独立场馆,247个村(社区)均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配套建成室外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场所。
  洛南县精心策划文化艺术活动,成功举办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仓颉文化旅游节、伶伦文化艺术节等30多场次;举办写生展、书画展、盆景奇石根艺展等50多场次。广泛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全县各镇(街道)、村(社区)组建秧歌队和舞蹈队等民间演出团体210多个,以各类空置率高、利用率低的基层文化场馆为载体,开展惠民文化活动155场次,让“老场馆”迸发“新活力”。大力推进文艺创作活动,创编的《御史还乡》《香包》《沉香》等10多部优秀剧目在中央和省、市各级艺术节上获奖,《仓颉传说》被文旅部列入“中华民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重点项目”“黄河流域重点非遗保护项目”,“洛南草编”被文旅部列入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先后荣获“中华散曲之乡”“陕西诗词之乡”“省级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此外,洛南县抓好“四个强化”,激发发展动力。强化经费保障,将县图书馆运转基本费用每年150万元、公共文化图书购置费每年30万元和常态化开展的仓颉文化旅游节、伶伦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经费100多万元列入县本级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专款专用。强化队伍建设,通过特殊人才引进、公开招考、公开遴选、政府购买劳务派遣、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招录音乐、美术、戏曲等多个专业领域文化人才20多个,打造了一支业务过硬的文化骨干队伍。强化服务效能,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社区文化室和村级文化室普及率达到100%。先后建成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站1个、镇级服务点16个、村级服务点243个。强化非遗保护,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挖掘县域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9个,市级非遗项目54个。以县域非遗文化资源为素材,制作以仓颉、伶伦为主题的动漫作品及文创产品,全网发布以仓颉传说、洛南静板书为主题的原创歌曲《洛南·仓颉颂》《洛南新书》,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非遗项目“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