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千年沿滩
杨 雪
文章字数:2155
  川南沿滩,隶属自贡市的一个行政区,背倚沱江、紧临釜溪河。历史上此地因盐成邑、因盐而名、因盐而兴。所谓千年沿滩,并非它的历史沿革只有千年,而是说它的水路盐运史已有上千年。
  在沿滩的仙市古镇,将自贡的井盐通过水路运往全国各地,送到广大消费者的餐桌,便是从这里发端,从而演绎出了千年盐运不灭的传奇。
  我在仙市古镇的水码头留恋,沿着古老的石梯拾级而上,仿佛触及到了盐运船工苍凉的号子声,那种艰辛与不屈,那种豪迈与悲壮,令人赞叹、令人唏嘘!
  在那棵古老而巨大的黄桷树下,在遮天蔽日的树荫下,眼前的釜溪河已然寂静下来,过往的历史仿佛不曾发生,而岁月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却固执地敲打着我的心壁。
  在水路盐运的黄金时代,因釜溪河水流急、河道狭窄等特点,当地造船师摸索出了建造歪脖子船以应对水流和河道的难题,使盐运船从仙市古镇起运,平安到达邓关镇的沱江边,再转乘大船抵达泸州,进入浩浩荡荡的长江,驶向远方。
  出于生长于长江边的缘故,我对釜溪河上平安运行的歪脖子船印象深刻,这种载运量小、轻灵、安全的盐运船,主要是靠船头的曲线设计避开急流水浪的冲击,以免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而在急湾险流处又可轻而易举脱险驶离。我的这一分析判断,得到了当地文史专家钟永新先生的认同。
  自贡沿滩盐运造船师的智慧创造,让我大为震撼,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辉煌,那种生生不息的付出,都是为了共筑美好的生活,让人念想并继承传递。
  由于盐产业的兴旺发达,一时间引来了全国各地来此加盟制盐、运盐、售盐的各路人士。这期间,不乏因盐而发达的诸多豪杰,以致后来成为名震一方的名士奇人。
  这些人经过多年打拼成为富甲一方的盐商后,并未花天酒地、坐享其成。而是向“士”的精神高地转型靠拢,在建筑、修史、助学、筑路、建桥等方面,出资出力,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王家大院,建于清代末期,这座典型的具有川南民居风格的中式建筑,是盐商王和甫为其父亲王子成和家人所建。王和甫从小受父亲“忠于国家、孝顺父母”的思想影响,事业成功后为其家人修建了这样一所规模不小的宅邸,并将忠孝传家的警言家训雕刻在厚重的内墙上,以此唤醒后代子孙勿忘王家家风的优良传统。
  王和甫的担当,小到家庭,大到国家,这种家国情怀,做到了极致。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当地盐商会会长,他不仅为抗战前线带头捐款,还积极捐赠抗战物资,在缴纳税款方面,还主动为一时有难的盐商们垫付税款,特别为筹建中的四川大学捐赠巨款,成为有影响的社会善举。
  王和甫的这种精神影响和传递,感染着无数人,有了钱的盐商们,开始思考并践行着有意义的人生观。
  我在沿滩游历,漫行期间,感受到了盐商们留下的古老建筑,这种凝固的音乐对我内心的震撼非同一般。
  在沿滩,留下来的古建筑很多,比如徽派建筑陶然苑、福建盐商会馆天上宫、邓关观音阁等,都能让人神往而沉思。在仙市古镇的陈家祠堂,这座由粤人陈姓人家斥巨资建造的建筑,不仅有粤派建筑风格,还结合了西式建筑风格元素,其防火墙和屋顶均采用西式建筑风格。沿滩人以及由外地来此发展的中国人的包容、接纳,又相互融合发展的理念,在那时已完成接轨,让我们大为感叹。这座让族人祭祀和商议大事的地方,深深影响着古镇人的生活,凡事好商量,读书人可敬等观念深入人心,对知书达理等文化的敬畏一时成为人们的美谈。
  自贡沿滩、富顺不仅是盐都的核心区域,也有才子之乡的美誉。可见文化教育有其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发展。那天,冒着酷热,我来到沿滩的詹井村村史馆参观。在史料翔实、内容丰富的村史馆,不仅让我们知晓了詹井村的前世今生,也让我们明白了詹井村发展的艰辛、曲折和美好。其中有两个展陈内容给我印象颇深。
  其一,是对该村乡贤文化前辈的梳理展陈,让我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最底层的文化名士,引领着一个村庄的精神追求和方向,无论贫与富、苦与乐,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坚定信仰,这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浸润,让人在骨子里面透着信奉真善美的优雅,相互鼓励又相互帮助。这种信任与爱在大是大非面前,往往会释放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能量。
  我要说的第二点,是在村史馆展出的盐都人在抗日战争年代的特殊贡献。
  当时整个自贡的盐产量每年大约在150万担,抗战烽烟起,前线将士和国人用盐量急增,国民政府要求当地增加盐产量,任务为年产300万担。面对这样急迫而艰巨的任务,盐都人当然也包括詹井村的百姓,众志成城,恢复旧盐井、开凿新盐井、增加盐灶等多种方式,发扬连续作业,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将盐产量提高到年产480万担的水平,让人赞叹不已。
  那天,我在詹井村村史馆久久驻足于这个展板前,忽然感到,盐不仅能补充人体需要的矿物质,也能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让精神的骨质有了硬度又有韧度。这是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
  如今的詹井村,制盐业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他们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利用盐水养殖基围虾,其虾个大、肉嫩、鲜美,深受市场欢迎,还大面积种植柑橘、花卉乔木,走在了新农村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沿滩人是有福气的,因为他们懂得文化的创造和价值,首先是精神向度的坚定,包括方向、包容、大爱、无私以及信任、借鉴、互帮和创新,这一启示,在沿滩越千年而不朽。
  如今的沿滩区,在新时代发展理念中,继承了前人智慧创新的理念,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光伏电能产业,在高新产业园,这一产业蓬勃兴起,为沿滩经济文化的转型打下了腾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