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八亩坪村喜事多
本报通讯员 王红霞 陈 萍
文章字数:1790
  地处镇安县城以南13公里的永乐街道八亩坪村,自从2021年镇安县委党校驻村帮扶以来,年年发生新变化,月月都有新鲜事。提起村子变化的缘由,村民高兴地说:“党的政策好,咱村喜事多!”
  乡音党课开讲啦
  “汤书记,你给我们农民讲的党课,能听懂,还能用上,讲渴了吧?我给你添些水!”村民张远荣口中的汤书记,是县委党校驻村第一书记、高级讲师汤正华。这是驻村工作队会同村党支部在各村民小组开展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内容的“乡音党课开讲啦”活动的一幕。
  县委党校驻村队员、包户教师和村党员干部,将农户院落当作乡音课堂,利用入户走访、调解纠纷、修路拉水、落实任务等时机召开群众会,与村民话家常、释疑惑、讲政策,用乡音传递“党音”。3年多来,共开讲乡音党课30多场,受众1000多人次,帮助群众办理养老认证、医保缴纳、相关手续等实事50多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多起,促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效地推动了村务工作的落实。
  长安福桥通车啦
  八亩坪村辖9个村民小组、近3000名村民,群众分散居住在乾佑河两岸的群山沟壑间。长哨湾两岸有4处居住点,住有千余名村民,河东岸的长哨小学有近200名师生,河两岸有核桃等产业园千余亩,村民的生产生活、师生的教学上学和交通商贸物流,仅依靠20多年前修建的铁路临时便桥和铁路侧面搭建的检修通道出行,往来很不方便、也不安全。
  多年来,村民一直期盼能够新修一座跨河大桥。驻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立即着手谋划,积极到市、县有关部门奔走呼吁,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批示并现场调研指导,县交通局积极向省、市相关部门申报项目、相关专家多次实地勘测设计,经县政府领导和县乡村振兴部门牵线搭桥,省内对口帮扶镇安县的长安区无私援建,解决建桥缺口资金300万元,2023年9月大桥开建,今年8月建成通车,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河两岸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难问题。通车当天,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燃放鞭炮、礼花以表达喜悦心情。为了感念长安区的援建,这座大桥被命名为八亩坪村长安福桥。长安福桥通车后,必将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桥、两岸师生群众的平安桥、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桥。
  通组公路硬化啦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居住在高山组的村民运输和出行难这一实际情况后,联合村“两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先后硬化了二组、七组、四组共计15.6公里的通组路。
  近日,身体硬朗、70多岁的二组脱贫户陈洪焕老人指着硬化好的道路高兴地说:“这条路未硬化以前,路况不好,路面也窄,下雨时常有人滑倒摔伤,出行非常困难,农产品也因路烂难行卖不出去。现在,路修好了,出行也方便了,农产品也运得出去了,感谢驻村工作队和村上帮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
  公路通,百业兴。路修好后,村民积极扩大种植规模,利用撂荒地种植大豆、洋芋、红薯和中药材。依靠山上资源优势,户户养殖土猪、土鸡,每到收获季,小商小贩主动上门收购山货和土特产,村民户均年增收3000元。
  返乡种草莓丰收啦
  五组村民赵昌忠是一名返乡农民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曾在西安一家草莓基地打工,学会了草莓种植技术和管护方法。疫情防控期间,他外出务工受阻。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上门鼓励赵昌忠在家乡发展草莓种植,并帮他分析市场,策划草莓园建设。
  起初,赵昌忠有诸多顾虑,经过汤正华耐心开导,终于被其一句“光想都是问题,做才会有答案”的话转变了思想。不久后,赵昌忠在本村四组租了12亩土地,新建5个塑料大棚开始种植草莓。由于赵昌忠懂技术、善管护,成熟的草莓个头大、口味香甜、色泽均匀,备受市场青睐,采摘季节游客不断。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一些朋友相邀而行到八亩坪村采摘草莓;一些家长带着小孩来到草莓园品尝鲜红甜美的大草莓,体验采摘乐趣,亲近自然,放松心情,享受着美好时光。
  赵昌忠种植的草莓喜获丰收后,高兴地说:“当年投资,当年就见效,除去成本略有盈利,不用出远门,在家发展产业照样能赚钱。”
  尝到甜头的赵昌忠第二年又扩建了3个大棚,还吸纳6户脱贫户常年在草莓园务工。草莓映红致富路,好日子还在后头。赵昌忠说:“我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帮助有意愿的村民参与种植。我计划年内增种葡萄、西瓜等果蔬,预计收入还不错,带领附近村民一起致富。”
  近年来,驻村工作队瞄准市场、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村民多元化发展乡村产业,持续释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动能,为群众铺就了一条宽阔的乡村振兴路,持续带动群众稳定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