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小麻花扭出幸福生活
本报见习记者 孙远飞
文章字数:1108
  9月23日,记者走进位于镇安县城的宗梅小吃店,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小店虽然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充满着温馨的烟火气息。店内,50多岁的郑宗梅正忙碌地在操作台前制作麻花。只见她双手熟练地揉搓着面团,动作娴熟而有力,面团在她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不断地变换着形状。旁边的炉灶上,一锅热油正翻滚着,等待着那一根根即将下锅的麻花。
  此时,有几位顾客走进店里。他们一边挑选着麻花,一边和郑宗梅热情地交谈着。
  “郑大姐,你的麻花我们全家都爱吃,每次来镇安都要带一些回去给家人尝尝。”一位顾客笑着说。
  郑宗梅也微笑着回应道:“谢谢你们的支持。”
  忙里抽空,郑宗梅谈起做麻花的缘由,她笑着说:“这都源自妈妈的味道。”
  思绪飘向20多年前,郑宗梅的老家在离镇安县城15公里路的深山里,那时家里贫穷,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郑宗梅心想,一定要改变现状,而妈妈制作的小小麻花让她有所感悟。
  “那时候没啥好吃的,我只记得妈妈做的麻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抹甜,香香脆脆的特别好吃。”郑宗梅说。
  在妈妈的教导下,郑宗梅开始学习制作麻花。看着别人做总是简单,自己上手却很难,不是面稀了,就是炸焦了。郑宗梅回忆初学时的窘态,是妈妈一次次的鼓励让她坚持下来:“制作麻花要选用优质的面粉,在搓麻花的过程中,要力度均匀,这样才能保证麻花的形状美观。油炸时,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火大了容易炸焦,火小了又不够酥脆……”妈妈的话一直萦绕在她耳边。
  自此郑宗梅便与麻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小小的麻花只是一种普通的小吃,她却从中看到了商机,她决定到县城里开店卖麻花,把制作麻花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
  于是,她开始不断地钻研麻花制作工艺,从面粉的选择、配料的比例到油炸时的火候,每一个环节她都精心琢磨,力求做出更加美味健康的麻花。妈妈教给她的传统麻花制作方法,更是为她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郑宗梅也不例外。刚开始的几年里,由于缺乏资金和经验,她的麻花生意并不景气。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我做麻花23年了,从最开始的三四毛钱、后来的5毛、再到现在的1.5元一根,价格在不断变化,时间也在不断流逝。”郑宗梅笑着说起一路走来的艰辛,“平常一天我能卖500多根,过年期间一天能卖1000多根,我们家老顾客特别多,有的人买不到还提前打电话预订。”
  从无人问津到提前预订,郑宗梅的麻花赢得了顾客的认可和好评,她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这根小小的麻花让我成功实现了梦想,让我从大山里走了出来,也让我有能力支持我的孩子到更远的地方追寻他们的梦想,可以说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源于这根麻花。”郑宗梅朴实的话语中有着坚韧与执着。她用小小的麻花,不仅创造了自己的致富之路,也给人们带来了美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