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难忘老树情
黄学隆
文章字数:1492
  前几年爷爷还在世,我回老家时,爷爷总会抽空带我东转转西转转。其间,总会带我看看家里山上那几桩枯得不能再枯的木头桩子,附带着嘴巴里总念叨那句古语:“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叫我不要忘本,不忘根。
  几根木头桩子中有一根是大松树木头桩子。我还小时,曾与我哥淘气地合抱这棵树,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前些年木桩还好些时,我曾用卷尺量过,直径足有一米二。记得小时候跟奶奶来山上时,奶奶总要对着老松树拜上几拜,嘴里嚷嚷道:“松树伯公,松树伯公,我每次来了都拜拜您,祈求您保佑我全家老小安康;祈求您多产产水,以滋润我漫山竹林,使我来年有好收成。”我很好奇,问奶奶为何要这样?奶奶回应我:“这棵松树是你太祖父那时就有的树,树龄比你太祖父还长,不是树神会是什么?”“我们家山林长年累月有那么多水,定是这树神保佑。”“有了水,你看我们家的竹林、柿树长得总是那么漂亮,每年都有吃不完的笋和柿子,得多感谢这树神。”有了奶奶这一说法,我每次到山上总要来看看它,而且是仰起头来端望,总觉得它是那么高,那么大。
  读初中后,到山上的时间明显少了,也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老松树没有了,只留下了现在的这根树桩。说也奇怪,后来山上的水真就没了,到现在都还是没有。只记得没有后的一段时间,爷爷奶奶和爸妈闹过好长一段时间矛盾,爷爷总念叨着:“做人不能忘本啊!”
  除了那一根老松树木头桩子外,其他都是渍水柿树木头桩子,足有六根。这些木头桩子直径都长几十厘米,据爷爷说,都是太公手上流传下来的。我也不懂是也不是,但我还清楚记得,这些柿树陪伴了我好几年的小学、初中生活。那时的它们枝叶茂盛,每年农历五六月份是开花结蕾期,九十月份果子就会成熟。秋天一到,树叶就满地掉,春天一到,又会重抽嫩芽。我最喜欢春天雨后,趴在柿树嫩叶上晶莹剔透的水珠和那叶片翠翠的绿。那时在柿树下待着,总不想走。再有就是夏季攀上树丫子上卧着,享受那一份难得的清凉。当然,最开心的还属十月份果熟的时候,那掉得满地熟透的果子,掰开就能吃,甜腻甜腻的。
  后来,听妈妈说,那些树上掉下来的柿子都是有虫害的或者是小鸟吃过的,吃了怕会坏了肚子。自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敢放肆吃了,但还是控制不住吃的想法。那柿树是渍水柿树,要略微成熟就摘下来泡盐水,泡熟了再吃。所以,每年到了应季,我都会帮着妈妈来采果子,再把果子挑回家。挑回家后,妈妈就会用补衣的针逐个扎个遍,再把它们放入预先熬制好的盐水里泡。约莫一周的时间,果子就能熟。这一周的时间最难过,看着那一缸泡着的柿子就想吃上一口。还没到时间,偶有偷着削一两个,果肉表面滑溜滑溜的,吃起来青涩得很,舌头变得厚厚的,忒难受,明知会这样,但不试下又不甘心。
  熬制的水没问题,一周后果子总能熟,这时削皮时,果肉没了滑溜感,吃起来清脆甜爽得很。那时一天吃五个以上不在话下,但也不敢多吃,爸妈总会说:“渍水柿不敢多吃,吃多了怕会患结石。”那段时间又多是周围各村一年一度做大福的日子,父母总是走村串户去兜售。那时,天真的我总怀疑爸妈是不是想多卖点柿子换钱,才骗我们不敢多吃,所以我背地里还会偷着吃,幸亏也没患上结石。
  儿时的那几年,柿子成了我最好的零食,甚至成了我与同学们拉关系的“糖衣炮弹”,成了我与同学吹牛的本钱。可不是,同学能吃上我家的柿子也特开心。只可惜与老松树一样,父亲在当年红柿好卖的年月里,竟没认真想,把老柿树砍了想着嫁接成红柿。老柿树不砍还好,砍了后没活几年,也就成了桩。全家人都为此惋惜,爷爷更是心痛,又念叨着:“做人不能忘本啊!”
  爷爷舍我而去已七载有余,但其教导我的话,言犹在耳。每每想起这几根木头桩子,我就会想起爷爷不忘本的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