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斌的致富经
文章字数:1116
临近年底,洛南县石门镇张湾村养猪合作社负责人朱勇斌的电话明显多了起来,“都是收猪的人,有西安的,还有四川、河南的。”朱勇斌笑道,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地处偏僻,但他们养的猪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吸引了一众的外地贩子。
朱勇斌今年30岁,但养猪的经历却可追溯到10年前。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朱勇斌不得已外出打工,他干过工程、销售等工作,2014年还去了一家大型养猪场喂猪,这段时间里,在师傅的带领下,他逐渐掌握养猪技术,给猪做防疫、治简单的病都不成问题。
2018年前后,国家大力号召年轻人返乡创业,加之父母体弱多病,朱勇斌萌生了回乡发展的想法。回来干啥呢?思前想后,他决定从熟悉的养猪切入,考虑到一个人势单力薄,便动员当时的几户贫困户一起搞个养殖合作社,大伙儿一合计,各自或贷款或借钱,东家出5万,西家出8万,其中,朱勇斌出资最多担任负责人,这事就敲定了。
创业之路注定是崎岖不平的。朱勇斌说,征地建厂时,要砍掉个别村民的果树,在赔偿问题上双方起了争执,最后,村上牵头给解决了这个问题。2019年3月猪舍建好后,朱勇斌从周边引进45头母猪、200多头种猪、150头猪仔,雇了2个工人,每天巡栏、消毒,定期防疫,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我还参加了县畜牧兽医中心组织的为期3个月的养殖培训班,从如何观察猪是否生病、疾病防控、用药等方面深入学习,为的就是能在技术方面独当一面。”
2020年初,朱勇斌碰到一件棘手的事——母猪难产,而他此前没碰到过这类情况。他回忆称,当时天色已晚,巡栏时发现一头母猪有生产迹象,便立即组织工人消毒,“我们守到凌晨12点半,等到母猪羊水流完了还没生产,这种情况就很危险了,大半夜我四处托人请来一名畜牧师,在他的帮助下,平安接生了15个小猪仔。”
“紧接着就是疫情,该出栏的猪出不去,饲料进不来,药品进不来。”朱勇斌说,眼看着100多公斤的猪运不出去,还要一天天喂饲料,他们急忙请镇上帮忙协调,办了一个通行证,期间损失了10多万元。
2021年7月22日晚,洛南遭遇暴雨灾害,电力全部中断。“养猪场处在沟口,洪水从山上扑下来,很快漫过了猪圈和库房,我们打着手电,冒着大雨把猪一头一头转移到高地,忙活了一夜,有一个帮忙的人差点被洪水卷走。”朱勇斌说,即便如此,还是有20头猪被冲走,库房的饲料、玉米也被水淹了,共损失7万元。
当时,朱勇斌特别心累,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但他又觉得应该坚持下来,因为这个养猪场寄予了大家的厚望,怎能半途而废?
这两年,随着经验的积累,养猪场逐渐走上正轨,年出栏六七百头,分到个人手上也有四五万元,大家创业的信心更足了。朱勇斌想继续扩大规模,再建2—3栋猪舍,由于成员意见不一,计划也搁浅了。但他说,等时机成熟后,还是想再扩大规模,带领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
朱勇斌今年30岁,但养猪的经历却可追溯到10年前。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朱勇斌不得已外出打工,他干过工程、销售等工作,2014年还去了一家大型养猪场喂猪,这段时间里,在师傅的带领下,他逐渐掌握养猪技术,给猪做防疫、治简单的病都不成问题。
2018年前后,国家大力号召年轻人返乡创业,加之父母体弱多病,朱勇斌萌生了回乡发展的想法。回来干啥呢?思前想后,他决定从熟悉的养猪切入,考虑到一个人势单力薄,便动员当时的几户贫困户一起搞个养殖合作社,大伙儿一合计,各自或贷款或借钱,东家出5万,西家出8万,其中,朱勇斌出资最多担任负责人,这事就敲定了。
创业之路注定是崎岖不平的。朱勇斌说,征地建厂时,要砍掉个别村民的果树,在赔偿问题上双方起了争执,最后,村上牵头给解决了这个问题。2019年3月猪舍建好后,朱勇斌从周边引进45头母猪、200多头种猪、150头猪仔,雇了2个工人,每天巡栏、消毒,定期防疫,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我还参加了县畜牧兽医中心组织的为期3个月的养殖培训班,从如何观察猪是否生病、疾病防控、用药等方面深入学习,为的就是能在技术方面独当一面。”
2020年初,朱勇斌碰到一件棘手的事——母猪难产,而他此前没碰到过这类情况。他回忆称,当时天色已晚,巡栏时发现一头母猪有生产迹象,便立即组织工人消毒,“我们守到凌晨12点半,等到母猪羊水流完了还没生产,这种情况就很危险了,大半夜我四处托人请来一名畜牧师,在他的帮助下,平安接生了15个小猪仔。”
“紧接着就是疫情,该出栏的猪出不去,饲料进不来,药品进不来。”朱勇斌说,眼看着100多公斤的猪运不出去,还要一天天喂饲料,他们急忙请镇上帮忙协调,办了一个通行证,期间损失了10多万元。
2021年7月22日晚,洛南遭遇暴雨灾害,电力全部中断。“养猪场处在沟口,洪水从山上扑下来,很快漫过了猪圈和库房,我们打着手电,冒着大雨把猪一头一头转移到高地,忙活了一夜,有一个帮忙的人差点被洪水卷走。”朱勇斌说,即便如此,还是有20头猪被冲走,库房的饲料、玉米也被水淹了,共损失7万元。
当时,朱勇斌特别心累,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但他又觉得应该坚持下来,因为这个养猪场寄予了大家的厚望,怎能半途而废?
这两年,随着经验的积累,养猪场逐渐走上正轨,年出栏六七百头,分到个人手上也有四五万元,大家创业的信心更足了。朱勇斌想继续扩大规模,再建2—3栋猪舍,由于成员意见不一,计划也搁浅了。但他说,等时机成熟后,还是想再扩大规模,带领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