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粉条飘香迎新春
本报记者 杨 鑫
文章字数:762
    院子里摆满了刚压好的粉条

    红薯粉条色泽诱人

  进入腊月,商州农村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便是准备过年的食材,其中压粉条就是重要的一项。
  1月4日是农历腊月初五,在夜村镇张嘴头村村民张全太开的粉条加工作坊门口,村民早早就用一袋袋装着红薯淀粉、土豆淀粉的编织袋整齐地堆成一条线排队,等着加工粉条。
  “最近是吊粉条的季节,每天早上从7点半开始,就陆续有人来排队,基本上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才结束。”今年50岁的张全太一边往桶里加水一边告诉记者。
  当天,排队加工粉条的村民有从夜村镇其他村子赶来的,也有从北宽坪镇专程赶来的。夜村镇张刘村村民祁发展说:“家里的孩子都在外打工,我和老伴种了一些红薯,每年都来这里吊粉条,留一些自己吃,另外还能卖点钱。今天我家吊了170多公斤红薯粉条,等今晚上冻,明天晾干就可以卖了。今年,已经被预订出去了30多公斤,卖粉条能收入5000元左右。”
  “这家吊粉条的手艺最好,我们主要是给过年预备,还要给外面上班的娃们都带上些,娃说在外面可吃不上咱家这么好的粉条。”来自北宽坪镇的村民何永贤一边忙着晾粉条,一边乐呵呵地说。
  在30多平方米的作坊里,张全太和妻子围着机器忙碌。
  “我吊粉条已经有30年经验了。”张全太一脸自豪地说,“我为了压出好粉条,凭着经验将这台粉条机进行了改进,我改装的这台机器不仅压粉匀称,色泽也是晶莹剔透,赶到我这里的人有丹凤竹林关来的,还有从麻街镇来的。”原来他过去用的是全手工压制加工,改成机器压制加工粉条已经有10多年时间。
  因制作粉条需要低温冷却,每年气温降到0℃以下,张全太的粉条作坊才营业。人少的时候,每天加工1000多公斤淀粉,每公斤挣加工费2元。人最多的时候一天400多人,要开两条生产线。每年加工粉条的时间也就是20多天,张全太和妻子靠着加工粉条能收入5万元左右。其他时间,他还做木工活和瓦工活,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