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红灯笼点亮幸福年
本报通讯员 张奇 洪艳
文章字数:1076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在洛南县三要镇龙山村,红灯笼迎来了它们的“高光时刻”,销售旺季的繁忙景象,为这个村庄增添了火热的气息和新春的喜庆。
  1月10日,虽然天气渐寒,但龙山村的灯笼厂里却格外“火热”,10多名工人正在加速制作春节灯笼,以满足订单需要。制龙骨、粘条、印字……手起手落间,一盏盏漂亮的纸灯笼跃然眼前。为了满足日渐增多的订单,灯笼厂不仅招募本村村民进厂上班,还鼓励周边村庄剩余劳动力利用闲暇时间来厂务工。
  “白天村民可以到地里干活,晚上回来后,可以来这再干两三个小时。糊一个灯笼价位不等,工资是计件的,最高一月能拿2000多元。”洛南县龙山宏达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工人杨英英说。
  随着灯笼制作产业的兴起,龙山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灯笼村”,这里生产的纸灯笼全部纯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图案精美、寓意吉祥,深受市场欢迎。目前,村里主要制作的纸灯笼有40多种,采取订单式销售,畅销国内外。
  洛南县龙山宏达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占奎说:“现在生产的是墨西哥订单,总量是十几万个,前期需要两万个。要求比较严格,正在安排工人加紧制作。像南瓜灯、国旗灯,还有这种蜘蛛灯,它是万圣节过节用的一种装饰品。国内的主要需求是这种娃娃喜欢的卡通形象灯笼。”
  在村里,一排排火红的灯笼整齐地悬挂在道路两旁,随风舞动,煞是好看。返乡创业的90后网络达人田野借助网络优势进行宣传推广。
  “春节临近,结婚的人也比较多,尤其在农村的,有的会定我们的民宿,作为自己接亲的地方。我们想通过运营,让家乡好起来。游客越来越多,能够让村里的人不用出去打工,就能在周边就业。”龙山村村民、网络达人田野说。
  “小灯笼”孕育“大产业”。龙山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方式发展灯笼产业,实现群众、企业及村集体三重收益。
  龙山村党支部书记杨红子说:“我们年平均加工灯笼200多万只,收入200多万元,先后吸收龙山村剩余劳动力210多人,同时带动周边130多人就业,订单旺季时候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
  大红灯笼高高挂,宛如村民红火的日子,美不胜收。三要镇龙山村在新春来临之际,开启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迈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步伐,灯笼主题的民宿、户外基地、露营、展览馆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红灯笼照亮了乡亲们的致富路,也映红了龙山村的美好未来。
  三要镇党委副书记田英说:“三要镇党委、政府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体验、观光旅游、趣味采摘、非遗产品开发等新兴产业,做深产业链条,做活融合发展业态,通过文化赋能、农文旅融合,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不断在强链延链补链中点绿成金,促进地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