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腊味飘香年味浓
本报见习记者 孙远飞
文章字数:1439
    汪春莲在腊味摊前展示自己的腌鱼

  1月22日,蛇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镇安县城的大街小巷早早被浓厚的年味儿浸透。集市里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乐章。
  在这热闹的集市中,汪春莲的水产腊味摊格外引人注目,摊位前被顾客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被那诱人的腊味和鲜鱼所吸引。
  “大家快来看看啊,我们家的腊肉都是农家自己做的,用的都是本地猪肉,一斤25块,品质绝对有保障。”汪春莲笑容满面,热情地向过往顾客介绍着。
  摊位上,一块块色泽红亮的腊肉整齐地悬挂着,浓郁醇厚的香味扑鼻而来,瞬间勾起了人们对年味的记忆。凑近细瞧,腊肉表面的油脂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一道道清晰可见的纹理向人们诉说着传统腌制工艺的魅力。
  在镇安,腊肉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承载着无数人的童年回忆和浓浓的乡情。每到过年,孩子们总会眼巴巴地盼着家里腌制腊肉。大人们将新鲜的猪肉洗净、切块,用盐、花椒、八角等各种调料细细揉搓,让每一块肉都均匀地裹上调料。随后,把肉放入大缸中腌制,腌制的过程中,孩子们总是会忍不住偷偷打开缸盖,闻一闻那渐渐浓郁的香味。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再将肉取出,用绳子串起来,挂在屋檐下晾晒。在阳光的照耀下,油脂慢慢渗出,滴落在地上,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垂涎欲滴的香味。
  对于镇安人来说,腊肉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一想起家乡的腊肉,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暖流。过年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中间那盘色泽诱人的腊肉,总是最受欢迎的。夹起一块腊肉放入口中,肥瘦相间,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咸香的味道在舌尖上散开,那是家的味道,是年的味道。
  汪春莲的摊位旁边,一个个水池里,活蹦乱跳的鱼欢快地游动着,溅起的水花仿佛是新年的欢乐音符。旁边的架子上,晾晒着一排排鱼干,它们散发着独特的香味,经过晾晒后肉质更紧实,口感咸香。
  “这些鱼都是从湖北进来的,现在正值旺季,每天能卖出上千条呢,草鱼和青鱼最受欢迎!”汪春莲一边熟练地给顾客捞鱼,一边笑着介绍。
  一位大爷正站在腊肉摊前,仔细地挑选着腊肉。他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神中却透着对过年的期待。“每年过年都要买点腊肉,这才有年味,汪老板家的腊肉,我们吃着放心!”他拿起一块腊肉,放在鼻子前闻了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我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腊肉,那时候觉得腊肉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随时都能吃到,但过年的时候,还是要吃点腊肉,这是我们镇安的传统,也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怀念。”
  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在挑选鱼。孩子兴奋地指着水池里的活鱼,大声喊道:“妈妈,我们买这条大大的鱼,过年吃!”年轻妈妈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对汪春莲说:“老板,给我挑一条大一点的草鱼,过年做个红烧鱼,孩子就爱吃鱼。”汪春莲迅速地捞起一条鱼,放在秤上称了称,手脚麻利地将鱼处理好,装进袋子里递给顾客。
  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卖春联的摊位前,人们挑选着心仪的春联,希望新的一年能有个好兆头;卖糖果的摊位前,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五颜六色的糖果,吵着要父母买;卖烟花爆竹的摊位前,更是围满了人,大家都在为过年的喜庆氛围做着准备。
  汪春莲的水产腊味摊,在这热闹的集市中,就像一个小小的温暖港湾,不仅售卖着美味,更传递着浓浓的年味和家的温暖。每一块腊肉、每一条鱼,都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在这腊味飘香的季节里,镇安县城处处洋溢着新年的气息,人们在这热闹的氛围中,开启新生活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