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依托园区好增收
本报通讯员 刘凯莉 王浩洋
文章字数:802
  近年来,在棣花镇党委、政府及县农业局的项目政策扶持下,万湾社区着手对农业园区进行整体规划、提升改造,使一批老旧日光温室棚旧貌换新颜,不断增强设施农业的发展后劲,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春节前夕,在棣花镇万湾农业园区香菇大棚,菌棒整齐排列,肥硕鲜嫩的香菇如同一把把撑开的小伞,错落有致地布满其间,工人们忙着采摘挑选香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这干活,一天能挣百八十块钱,下班后回去吃了饭,休息一个小时就来干活了,感觉也很开心。”万湾社区居民张会霞一边挑选香菇,一边笑着说。
  张会霞所在的香菇大棚正是今年7月份经过提升改造后的温室大棚,该大棚透光性强、保温性好,具有很强的抗灾抗寒能力。为提升土地产出率,万湾社区紧抓人才振兴这一关键,聘请乡土人才,对园区的食用菌、蔬菜、水果,从育苗、栽植、采摘等环节进行技术指导,提升产值效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
  万湾农业园区食用菌技术员汪伏朝介绍:“我从事食用菌行业已经10多年了,负责大棚里边的改造、架子上棒一系列工作。现在正值香菇采购期,个头大、比较饱满的送到超市里进行鲜菇出售,品质差一点的菇,分拣出来进行烘干卖干货,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目前,漫步在园区,无论是环境设施还是温室大棚都让人眼前一亮,大棚内的草莓、火龙果、西红柿、辣椒等果蔬长势喜人,工人们也正忙着为各个商超、商贩准备年货,新鲜的蔬菜、水果、食用菌也成为年前的热销产品。
  棣花镇万湾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周说:“万湾农业园区经过改造提升,转变了传统农业模式,目前现有产业大棚28个,经过技术提升和大棚改造,实现‘一棚用四季、四季有收益’,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人均增收2万多元。农业园区对外开放,环境设施的改善吸引了游客采摘、观光、露营,并开发了农耕研学体验基地,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改进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群众增收、乡村和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