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饺子
文章字数:1773
数年来,奔波在柞水、西安两地之间,日子总是忙碌的。春节时,因为家在西安,就请假提前一点回来。到家后,空无一人,见天色已晚,我自己简单弄了点吃的。晚上,海回来,我说:“大后天便是春节了,我这几天抽空买点菜,再准备一点饺子料,初一早上好包饺子。别的东西可以随意做,但大年初一的饺子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是传统!”他说:“好,有你在,我们就只管两个肩膀抬一张嘴就是了!”我说:“你是我的左膀右臂,可不能光吃,还要帮忙包呢!”他一听来了精神,说:“那我擀饺子皮,这个我拿手!”我们一边逗着嘴,一边将家里重新布置了一下。
初一早晨,我们早早起来去公公家。公公刚起床,煮好的鸡蛋还摆放在碗里,公公每天早上有吃一个鸡蛋的习惯,因为注重营养,八十多岁的人了,眼不花,耳不聋。见我们进门,便笑着说:“早早来了呀!”我回道:“今儿大年初一,早点过来给咱们包饺子吃。”他说:“也是,生活就是个仪式感,新年第一天吃饺子,象征着一年都是好日子!”他笑笑,问道:“准备包啥馅的呀?”我说:“随您么,您喜欢吃萝卜大肉,我们就包萝卜大肉的吧。”
我开始和面,海帮着切萝卜丝,和好面之后,开始拌肉馅。萝卜是青萝卜,是那种农村种出来的萝卜,一半青一半白。在城里生活多年,我还是喜欢吃老品种萝卜,这种萝卜有味,水漉漉的,既能做饭吃,也能当水果吃,甚至是腌成萝卜杠子也很好吃,不似大棚里种出来的萝卜,寡淡寡淡的。青萝卜还饱含着我童年和青年的记忆,不管是生吃、煮着吃、蒸着吃,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甚至连蒸萝卜面角子,那种咸辣鲜香的滋味都让我怀念不已。而包萝卜馅的饺子,也是母亲在冬日里常常爱做的一道美食。每到冬至和春节时,母亲给我们包的总是萝卜馅的肉饺子,母亲虽生活在农村,但却一直是一个生活很讲究的人,且极懂养生之道,知道什么时候吃什么食物,这些食物对人体又有什么营养,哪些滋阴,哪些补阳,母亲都知道。因此,母亲在世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总是有趣而滋味无穷的。
鉴于母亲的传统,每年冬天,我都会做一些有关萝卜的饭食,一者于家人一些冬日的滋补,二者也在吃萝卜饭的过程中怀念有母亲在的欢乐时光,往事留不住,唯有在回忆和怀念中找回失去的亲情和温暖的日子。而恰好,这又是公公喜欢的味道,估计老一辈人都喜欢吃这种口味,它是生活的记忆和烙印,也是那一代人已经喜欢和习惯了的味觉。人之一生,母亲在,我还是个孩子,母亲走了,我便只有独自扛起生活的风雨,关爱家人又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责任和使命,而生活便在这延续和传承中有了意义。
肉馅剁好了,又剁进生姜和葱,将切好的萝卜丝拌进去,放入一些饺子料和生抽,再烧一点油,将所有的调料和馅料搅拌均匀,放在那里让它们的味道充分融合。然后,我们开始准备饺子皮,擀饺子皮海拿手,每次他总是一马当先,他一个人擀,我们几个人包,大家一边说笑,一边聊着关于春节及春节晚会的种种趣事,这让我又想到了某年在南京做文化交流时冬至吃的那一顿饺子,一顿让我永远难以忘记的饺子。
那天,是周末,为了吃饺子,我们走上南京的街头,可家家饺子馆人都是满的,为了等吃一碗冬至的饺子,我们在饺子馆门口排着长长的队,饺子端出来,还没地方坐,我们挤在门边吃了那碗饺子。那似乎是我今生吃到的最艰辛,等待时间最长的一碗饺子,而这,也说明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在乎和重视,一碗异乡的饺子,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滋味和异样的乡愁。那时候,我想到的依然是海,是儿子,是年迈的公公。我给海打了电话,问他们吃饺子了没,海说没有顾上包,也是在餐馆里吃的。人常说,没有女人的家总缺点啥,这话确然,有女人,家里才会像模像样,才会时时有仪式感,有了温馨和其乐融融的时光。
这种滋味我是在母亲身上感受到的,有母亲在的时候,家里永远都是那么温暖而阳光明媚,即使是阴雨绵绵、寒风四起的日子,家里也是馨香四溢的,这来自可口的美食,红红的炭火,以及桌上明媚的鲜花,还有那干净的床单和被褥。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说着那些永远也说不完的话,母亲就像是一只老母鸡,而我们就是围在母亲周围那群永远不知愁滋味的小鸡,因为有母亲,我们的生活永远温暖。
饺子包好后,我去煮饺子,海则去收拾桌子,儿子拿出高脚杯,给大家倒了红酒,能喝的不能喝的,都举起了杯子。这一顿饺子吃得悠闲而安然,没有人急着要出门,大家谈着过年的种种话题,而电视里,正在回播着除夕的春节联
欢晚会。
初一早晨,我们早早起来去公公家。公公刚起床,煮好的鸡蛋还摆放在碗里,公公每天早上有吃一个鸡蛋的习惯,因为注重营养,八十多岁的人了,眼不花,耳不聋。见我们进门,便笑着说:“早早来了呀!”我回道:“今儿大年初一,早点过来给咱们包饺子吃。”他说:“也是,生活就是个仪式感,新年第一天吃饺子,象征着一年都是好日子!”他笑笑,问道:“准备包啥馅的呀?”我说:“随您么,您喜欢吃萝卜大肉,我们就包萝卜大肉的吧。”
我开始和面,海帮着切萝卜丝,和好面之后,开始拌肉馅。萝卜是青萝卜,是那种农村种出来的萝卜,一半青一半白。在城里生活多年,我还是喜欢吃老品种萝卜,这种萝卜有味,水漉漉的,既能做饭吃,也能当水果吃,甚至是腌成萝卜杠子也很好吃,不似大棚里种出来的萝卜,寡淡寡淡的。青萝卜还饱含着我童年和青年的记忆,不管是生吃、煮着吃、蒸着吃,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甚至连蒸萝卜面角子,那种咸辣鲜香的滋味都让我怀念不已。而包萝卜馅的饺子,也是母亲在冬日里常常爱做的一道美食。每到冬至和春节时,母亲给我们包的总是萝卜馅的肉饺子,母亲虽生活在农村,但却一直是一个生活很讲究的人,且极懂养生之道,知道什么时候吃什么食物,这些食物对人体又有什么营养,哪些滋阴,哪些补阳,母亲都知道。因此,母亲在世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总是有趣而滋味无穷的。
鉴于母亲的传统,每年冬天,我都会做一些有关萝卜的饭食,一者于家人一些冬日的滋补,二者也在吃萝卜饭的过程中怀念有母亲在的欢乐时光,往事留不住,唯有在回忆和怀念中找回失去的亲情和温暖的日子。而恰好,这又是公公喜欢的味道,估计老一辈人都喜欢吃这种口味,它是生活的记忆和烙印,也是那一代人已经喜欢和习惯了的味觉。人之一生,母亲在,我还是个孩子,母亲走了,我便只有独自扛起生活的风雨,关爱家人又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责任和使命,而生活便在这延续和传承中有了意义。
肉馅剁好了,又剁进生姜和葱,将切好的萝卜丝拌进去,放入一些饺子料和生抽,再烧一点油,将所有的调料和馅料搅拌均匀,放在那里让它们的味道充分融合。然后,我们开始准备饺子皮,擀饺子皮海拿手,每次他总是一马当先,他一个人擀,我们几个人包,大家一边说笑,一边聊着关于春节及春节晚会的种种趣事,这让我又想到了某年在南京做文化交流时冬至吃的那一顿饺子,一顿让我永远难以忘记的饺子。
那天,是周末,为了吃饺子,我们走上南京的街头,可家家饺子馆人都是满的,为了等吃一碗冬至的饺子,我们在饺子馆门口排着长长的队,饺子端出来,还没地方坐,我们挤在门边吃了那碗饺子。那似乎是我今生吃到的最艰辛,等待时间最长的一碗饺子,而这,也说明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在乎和重视,一碗异乡的饺子,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滋味和异样的乡愁。那时候,我想到的依然是海,是儿子,是年迈的公公。我给海打了电话,问他们吃饺子了没,海说没有顾上包,也是在餐馆里吃的。人常说,没有女人的家总缺点啥,这话确然,有女人,家里才会像模像样,才会时时有仪式感,有了温馨和其乐融融的时光。
这种滋味我是在母亲身上感受到的,有母亲在的时候,家里永远都是那么温暖而阳光明媚,即使是阴雨绵绵、寒风四起的日子,家里也是馨香四溢的,这来自可口的美食,红红的炭火,以及桌上明媚的鲜花,还有那干净的床单和被褥。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说着那些永远也说不完的话,母亲就像是一只老母鸡,而我们就是围在母亲周围那群永远不知愁滋味的小鸡,因为有母亲,我们的生活永远温暖。
饺子包好后,我去煮饺子,海则去收拾桌子,儿子拿出高脚杯,给大家倒了红酒,能喝的不能喝的,都举起了杯子。这一顿饺子吃得悠闲而安然,没有人急着要出门,大家谈着过年的种种话题,而电视里,正在回播着除夕的春节联
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