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从20多年前的《月亮光光》,到如今广受好评的《若河》——
商洛花鼓“突围”记!
陕西日报记者 柏 桦
文章字数:1925
    1月7日,商洛花鼓现代剧《若河》在易俗大剧院公益演出。图为演出现场。

    《月亮光光》剧照

  “说的是咱老百姓的事情,唱的都是咱老百姓能听懂的词。”
  “戏里面的若水那么善良,管了那么多老人,给他们洗衣服,带他们看病。我看了以后,哭了好几次。”
  ……
  1月7日,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获奖剧目商洛花鼓现代剧《若河》在易俗大剧院公益演出。该剧用真实的故事诠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境界,让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通过舞台艺术深入人心。当晚的演出现场,演员真情流露,观众热泪盈眶。
  从20多年前感动无数人的《月亮光光》,到20多年后再次因真实感人而广受好评的《若河》,商洛花鼓以贴近时代和更具生活化的样式与特点,在蓬勃发展的现代戏舞台创作中“突出重围”、备受关注,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一独特的陕西地方剧种。
  时代与生活,是最好的艺术素材
  以现实题材创作展示地方文化特色、传递精神力量,是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坚持不懈的创作方向。
  20世纪60年代,兰州姑娘李玉芳沿着西安至柞水的崎岖古道前去寻亲。一路坎坷波折,淳朴善良的山民向她伸出了关爱的手。这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将根扎在了秦岭深处,以教书育人回报山村,当了30多年的民办教师。
  1997年,李玉芳的事迹被报道后,她的名字传遍了商洛的沟沟岔岔。1999年,柞水县剧团将这个故事搬上舞台,连演10多场,场场爆满。2001年底,该剧经过修改提升,更名为《月亮光光》,在第三届陕西省艺术节上一举获得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等奖项。随后,又相继斩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文学奖·特别奖、田汉戏剧奖一等奖、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等众多奖项。
  2024年9月,《月亮光光》再度亮相全国各地戏剧舞台。所到之地,“真实”“感动”依然是观众评论最多的话语。显然,时代与生活永远是最好的艺术素材。
  守正与创新,让地方戏曲焕发青春
  商洛花鼓发端于清朝中晚期,是西北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其源流可追溯至湖北、安徽等地的花鼓艺术。2006年,商洛花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戏剧在守正与创新间传承绵延。
  为有效保护传承商洛花鼓,让这一地方剧种焕发青春,当地政府采取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各类演出活动和比赛等一系列举措。商洛花鼓相关从业者也纷纷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一古老的戏剧形式的传承发展创新而努力。
  2022年,由国家一级编剧、一级导演徐小强执笔并担任导演,由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创排、国家一级演员李淼领衔主演,以全国模范敬老院院长、丹凤县商山敬老院创办人徐升莲为原型的商洛花鼓《若河》正式公演。剧中,主人公若水排除万难、历经万苦办养老院的真实故事,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
  2023年,《若河》荣获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大奖”。2024年,该剧作为“廉洁文化商洛行”精品剧目踏上巡演之路。中华传统美德、文明乡风通过悦耳动听的花鼓戏唱给群众,所到之处,皆是掌声与热泪。
  歌以咏志,乐以抒怀。戏剧承载的是时代与文化的厚重嘱托,花鼓戏传承的是真善美的精神内核。“要将这些美德融入当代年轻人的思想中,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我想最真诚的,还是用真实的语言特点、故事情节,把真善美展现出来。”作为《月亮光光》《若河》两部戏的主创,年过七旬的徐小强说。
  传承与发展,从“青青苗圃”到“绿树成林”
  80多岁的商洛花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辛书善和70多岁的徐小强,多年来坚持创作,结合现代舞台技术和叙事新手法,借鉴其他戏曲剧种的精华,融合商洛地方民间艺术,不断改进、反复实践,将地方小戏变成多幕连缀、表现方式多元的大型商洛花鼓现代戏。
  作为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女掌门”,李淼对人才队伍建设格外关注,择优选派老中青演员,以传帮带、实战化的方式“练兵”。
  “剧目永远是院团和一个剧种的立身之本。写商洛、演商洛、唱商洛,创作演出具有商洛地方特色的优秀剧目,传承和发展优秀地方特色文化,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李淼说。正是这样的热血和接续,让商洛花鼓得以有序传承,佳作不断。
  历经几代人的打磨,商洛花鼓已经从曾经的小曲成为大戏,走向大舞台。近年来,涌现出的《带灯》《情怀》《若河》等讴歌时代的现实题材剧目多次在全国巡演,广受好评。多部商洛花鼓剧目受邀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将中国传统艺术带出国门,传递中国温度。商洛花鼓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在商洛,花鼓戏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社会影响力和普及度不断增加。商洛市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商洛周周有戏看”等常态化惠民演出丰富了市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让商洛花鼓在演出中实现活态传承。许多学校开设戏曲社团,让孩子们学习戏曲基本知识,练习戏曲基本功,在“唱念做打”中传唱祖辈流传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