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联村里景象新
文章字数:1738

一帧一画,充满诗意;一地一物,彰显和美。
村景焕发新颜,产业串珠连片,新风扑面而来……正月初,年味正浓,走进2024年度镇安县“和美乡村”——铁厂镇新联村,目之所及,处处印证着和美乡村之美。
2024年以来,新联村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形成了以点带面、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工作局面,实现了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的转变,描绘出宜居宜业的美丽画卷。
淬炼底色 向美而行
乡村冬景望无垠,此时风光也动人。新联村风景优美,道路平坦宽敞、院落干净别致,设施健全完善、村民和睦安宁……漫步其间,处处皆景。
“环境翻天覆地,泥巴路没了、老旱厕所不见了、空气清新了,在村里住着也舒服。”在新联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李安记站在自己院子里,向笔者细数着变化。
道路硬化、河道整治,垃圾处理、广场修建……2024年以来,新联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出发,以“绣花功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稳步刷新村容村貌“颜值”。全村统筹整合项目资金210万元,硬化道路800米,改造饮水管网5800米,更换200千伏安变压器2个,土坯房改造28户,修建口袋公园1处、便民桥1座、公厕2处、花墙3100米,改圈改厕42户,清理沟渠1300米,拆除乱搭乱建11处,改善庭院环境1100平方米,建成月亮坪山水乡村建设示范点1处。
从前的泥泞路变成了硬化路,以往的臭水沟变成了幸福巷,更新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更是群众幸福生活指数。
坚定不移向美迈进,绿水青山底色更美。
“近年来,新联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把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程,整村完成了改水、改电、改厕和道路硬化、公共卫生厕所改造等工作,促进城乡颜值品位双提升。”新联村党支部书记陈凤梅说。
产业先行 各美其美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新联村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丰富乡村业态、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龙头、补链条、新业态、树品牌,延伸烤烟、中药材、食用菌、劳务四大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2024年,全村发展烤烟种植320亩,比2022年的50亩烤烟,增长了数倍,其中村集体种植40亩,实现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发展以金银花、五味子、苍术、连翘等为主的中药材330多亩,党员王自华成立陕西聚英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在村里流转土地种植猕猴桃50多亩,建成猕猴桃果脯生产加工厂1座,仅烤烟、中药材和猕猴桃果脯加工厂,让全村200多名剩余劳动力,既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增薪金,又流转土地挣租金。
另外,新联村争取苏陕协作扶持资金175万元,建成食用菌香菇大棚29个,2024年收入突破80万元,让34名剩余劳动力常年在食用香菇大棚里务工增收,人均收入近6000元。
同时,新联村700多名村民赴西安、山西、河南等地务工,从事建筑、开矿、餐饮、市政管网等工作,年劳务收入2500多万元,仅劳务一项户均增收7000元。
2024年,全村烤烟、中药材、食用菌、劳务四大产业收入2940万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87%,村集体收入累计51万元。产业串珠成链,新业态各美其美。
在2025年春节期间,新联村的食用菌香菇和大棚草莓“线上+线下”走俏市场,村民奔头十足。
塑形铸魂 美美与共
“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志愿服务、培养莘莘学子……都可以得到积分,10积分、30积分,在积分超市里都可以挑选兑换相应的奖品呢。”近日,新联村村民程千位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时高兴地说。
程千位口中的积分兑换正是铁厂镇激活乡村文明新风的新招。
近年来,新联村围绕群众参与、自治管理,充分发挥支部党员、村民议事、村规民约、志愿服务等建立积分体系,按照标准量化考评,每月村组织工作人员集中开展积分评分。
对于村民来说,“积分制”是实实在在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
“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不断培育文明乡风。”新联村积分超市管理员胡庆菲说,“当前村民已兑换出300多件物品,这折射出争做公益、争当先进的人多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大变化。”
宜居宜业,“塑形”当先;和美乡村,“铸魂”为要。在新联村,“小积分”打通了乡村治理的“精神末梢”,实现了乡风文明和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新联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