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油坊岭村的领头雁
本报通讯员 高丽 郝彬
文章字数:1564
  在商南县富水镇油坊岭村,有一位深受村民爱戴的好支书——张申玉。近年来,他带领油坊岭村按照“村村联建、村企联营、村户联动”的思路,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企业+农户”运行模式,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引进县茶叶联营公司等6家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茶叶、猕猴桃两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油坊岭村位于富水镇西南部,距县城10公里,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共579户2022人,人均收入8684元。村内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民风淳朴,产业以茶叶、猕猴桃两项产业为主,2021年被列为商南县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2024年被认定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但数年前,这里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世代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随着村庄“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村内主要劳动力不断减少,村庄发展前景堪忧。
  张申玉自幼生活在油坊岭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2020年,他担任油坊岭村党支部书记后,将推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视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他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召集党员、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商量发展思路,带领村“两委”白天外出学习、晚上集体研究。
  “村子的现状是老年人种地,年轻人出门务工,能种地的适龄劳动力越来越少。开展托管土地,既能把老年人解放出来,让其颐养天年,更能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在外务工挣钱,不再牵挂家里的父母和土地,还能够增加村集体收入,为村庄发展积累资金。”张申玉介绍着开展土地托管的初衷。
  然而,最初的托管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一上任,就要从村民手中接管土地,群众一时想不通,张申玉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但他没有放弃,找症结、想办法,带领村干部走村入户,挨家挨户上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
  根据“村村联建、村企联营、村户联动”的发展思路,张申玉采取“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企业+农户”运行模式,引进县茶叶联营公司等3家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茶叶、猕猴桃两大主导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目前,村集体成立有油坊岭村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1个,通过产业项目分红、资金入股分红、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分红、资金托管分红、光伏收益等途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88户286人在基地务工增收,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110万元。
  除了做好土地文章,张申玉还积极探索新的致富途径。经过细致考察和认真学习,他发现文旅项目具有投资小、周期短、效益可观的优点。
  说干就干,张申玉带领村“两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游,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还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油坊岭村探索创新“农业+文化+旅游”综合发展模式,以茶海公园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田园民宿、特色农家乐,拓展茶文化产业,实现文旅融合发展促三产。围绕“生态、生产、生活”理念,油坊岭村把茶园当作景区建,把景区建在茶园中,配套建设休闲观光茶楼、网红农产品带货直播基地、茶文化体验中心、茶园旅游步道和景观小品等工程。目前,已建成无性系茶园1万多亩,修建旅游环线道路35公里、休闲景观小品16处、生态茶室4座,打造网红直播基地1个。2024年,先后接待旅游3万多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3000多元。
  村集体有了积累,张申玉便着手改善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在他的带领下,油坊岭村内道路全部硬化,修渠建桥、种植绿植,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村庄环境更加宜居。
  近年来,油坊岭村通过不断开展村庄环境提升行动,在现有基础上,对村庄环境整体规划,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合理设置垃圾池,增设公益性岗位,配齐保洁员,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做到专人清理,保持干净整洁。同时,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营造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
  短短几年时间,油坊岭村在张申玉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充分发挥了头雁领航的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