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从会种茶到“慧”种茶
本报通讯员 代绪刚
文章字数:837
  2月11日,在商南县试马镇马泉山万亩茶园里,茶农们正争分夺秒地为茶树剪枝、施肥,加强茶园科学管护。
  “白茶是绿茶的一种,因叶面绿色略浅而得名。这一面坡的地,是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种的都是新品白茶黄金芽。新茶氨基酸含量更高、口感更鲜爽,产品附加值和给村民带来的收益也比种老白茶更高。”伫立山顶,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技术员熊涛说。
  在碧波翻滚的茶园里,除了茶农,矗立在茶园中的摄像头和气象数据采集设备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在前往沁园春茶业设在山顶的游客品茗中心路上,可以看到一套气象观察装备。
  “这套智能系统可以对茶园内外部的温度、湿度、光照、降雨量土壤墒情、pH值、氮磷钾含量,以及虫害情况、水肥占比、产品溯源等相关信息进行监测分析。”熊涛说,“相较于过去凭借个人经验进行生产管理的不足,这套系统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使茶园管理更加精准、高效、科学,真正实现了生产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和科学化。”
  据了解,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化茶园建设项目于2023年6月正式上线投入使用,是苏陕协作的重要帮扶项目。该数字化茶园管理系统结合生产实际、按照作业程序,以互联网、物联网和生物模型为基础建立,安装有气象环境监测、土壤养分分析、智能虫情监测、水肥一体化操作、智能育苗管理、生产安全管理、品牌渠道管理和质量安全追溯等监测管理系统,覆盖茶园面积1000余亩。
  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生产场长陈修玉介绍,这套智能系统安装以后,一年多来,为公司实现节水20%以上,节肥20%以上,节约人工费15%左右,茶园管理成本每亩降低约300元,茶叶经济效益每亩增收约600元,其他隐性消费带动公司实现增收100万元以上。
  “得益于数字化茶园建设项目的建设使用,我们公司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增加了品牌附加值,为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商南县茶叶的标准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