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暖心助餐,让老人餐食无忧
本报记者 巩琳璐
文章字数:1420
  “何阿姨,您来啦,今儿吃点啥?”2月21日上午11时许,在洛南县古城镇古城街社区老年助餐点,75岁的何当芹老人进门时,服务员当即迎上前,笑着询问当日用餐意向。
  何当芹家住古城街社区附近,丈夫离世早,她又患有脑梗,子女都在外务工,一日三餐曾是她生活里的一道难题。
  “有了助餐点,我拿着就餐券,自己选择想吃的饭菜,菜品丰富还干净卫生,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何当芹感激地说,现在她每天步行到助餐点,想吃啥就点啥,再加上餐馆给的优惠,一顿饭花四五块钱就能解决,对她来说既方便又实惠。
  据介绍,古城镇60周岁以上的有7527人,其中,留守老人1650人、空巢老人753人,老年群体呈现出增速快、空巢多、留守多、寿龄高的特点。面对空巢及高龄、失能人群“吃饭难”的困境以及如何实现助餐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古城镇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老年助餐服务新路径。
  “为解决老年食堂长效运营难、服务供给不足、资金来源等问题,我们秉持‘量力而行、自愿参与、保障基本’的原则,在古城街社区试点‘市场主体助餐’模式,力求找到符合实际、可持续的助餐方式,让老人吃得放心、舒心、暖心。”古城镇副镇长曹兴龙介绍。老年助餐服务公益属性强,覆盖人群广,如何在普惠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服务是关键。古城镇借助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机制,通过“入户排查、预警核实、自主申报”3种方式,细致排查每一位有就餐困难的老人。
  古城街社区对407位60岁以上老人进行全面走访,精准锁定独自生活、空巢、高龄、残疾及失能等有就餐难题的人群。经过“本人申请、居民小组审核、社区审定公示”的严格流程,对服务对象进行动态调整。试点工作开展后,干部入户排查326人,核实预警信息72条,自主申报9人,最终确定28人作为首批助餐服务对象,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难”问题。
  为把助餐服务“办得好”,古城镇在助餐建设和服务规范上狠下功夫。在丰富餐饮品类方面,社区与3家深受老年人喜爱的餐馆签订服务协议,还将古城美食城纳入助餐点,为老人提供30余种餐饮选择。各就餐点配套设施完善,醒目标识牌高高悬挂,从业人员健康证、收费标准等信息公示上墙,就餐专区、意见反馈簿、爱心拐杖和便民服务盒一应俱全,细节之处尽显关怀。服务对象就餐时,可用社区发放的“就餐券”抵扣5元餐费,超出部分自付,既保障了服务的可持续性,又避免过度福利化。社区安排专人日常巡查,及时化解各类问题,让老人吃得安心、放心。
  古城镇古城街社区的湖南土菜馆是老年助餐点之一,负责人王亮表示:“能成为老年助餐服务点,我特别自豪。店里厨师都持证上岗,食材选最新鲜的,还根据老人饮食特点调整菜品,让老人吃得放心。”各助餐点在食品安全上严格把关,做好监督检查,建立饮食标准,从食材采购、厨房操作到餐具消毒,每一步都严格规范,确保食品安全。
  资金是老年助餐服务长期运营的关键。古城镇为实现“办得久”,在资金投入上下足功夫,按照“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思路,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服务”的工作机制,成功破解持续运营难题。同时,聘请“两代一委”、退休干部、热心群众等担任义务监督员,监督资金使用,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截至目前,古城镇已为全镇6个村(社区)280位有助餐需求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一勺热羹,暖透老人心田;一盘佳肴,点亮晚年生活。“下一步,古城镇将持续把老年助餐服务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不断提档升级老年助餐点,让更多老人通过‘一餐热饭’,感受幸福晚年。”曹兴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