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春声
文章字数:1633

春天的到来一定是很特别的。是一道光?是一个指令?还是一种声音?在我居住的小城,馒头山顶的积雪一天天消瘦,县河的水草水藻越发鲜绿。环城路的鹅黄柳色日益变青,丝滑的柔枝上出现了米粒样的芽苞。坐在休闲凳上不再冰冷刺骨,护栏扶手有些许温润的感觉。这是不是春的玉手轻轻抚摸了几遍?
在故乡长沟,冰层已经薄得如同纸片,箭河两畔的迎春花淡黄色花蕾缀满了青青枝条,忍冬的老藤上早就冒出了淡红的新芽,满是娇羞的样子。山坡背阴处的冷雪收敛了昔日跋扈的亮白,眉眼不再咄咄逼人,也许不经意间就会融化为水汽,被春天收容。菜园里不再是冰封之下的沉寂静默,葱呀蒜呀菜类绿意萌动。荠菜最不畏寒冷,坚冰之下恣意生长,生命的脚步从未停止。
雪还会来。很多时候是雨夹雪,雨不大时,雪花飞扬,和冬雪并无太大区别。空中看似白雪茫茫,一落到地面立马化为春水,没了踪影。雨稍大,则演变成春雨的主场。淅淅沥沥,像裹着封闭的温暖的大网,把思绪带到了前尘往事。以前住在老家瓦屋里,喜欢看那檐口汇成一道道雨帘,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声音驳杂,听觉和视觉跌宕出斑斓的美。稍前些日子,春天还刚刚迈开步子,早起檐下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溜子,道场边的枯草上结满霜花和冰凌。早饭过后,冰挂开始滴滴答答往下滴水,炸裂脱落。春天的冰块是没有骨性的,在春风舔舐下极容易碎掉。冰融玉液雪化琼浆,是一种特殊的春声,静了心,一定听得到,像极了一个人的脉搏和心跳。向阳处的海棠、哨哨木、野桃树以及灯笼草、婆婆丁、打碗碗花顺着地气的方向,勃勃生长。稍不留神,撞进了寻寻觅觅的眼眸里,让你猝不及防。
一大早还未起床,就听见外面鸟语多了起来。住所靠近林子,聆听鸟鸣得天独厚。外面活动的多是些留鸟,千里冰封之际,慑于严寒威逼躲在窝里,只有阳光饱满才抛头露面,舒展身子,顺便找些吃食。喜鹊的热情丝毫未减,那急切的叫声里,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而人类听不懂。乌鸦素来不招人爱,纯黑的外表,声音浑浊,啄木鸟叫起来像萨克斯的声色,杜鹃鸟叫声十分悲怆。我能在这早春的清晨,隔着厚厚的墙壁,享受那天籁之音,想象着那些生灵与春天共舞的唯美画面。一个缺少鸟鸣的春天,该是何等寂寥。如此清欢,实属难得。
到外面散散步,让春天洗礼。沐浴在微风里,暖阳里,风已经变得软绵绵的,毫无凛冽之气。似乎能抓一把放在手心卧着,或是拥一抱在怀里藏着。早晚散步,听到小河里隐约有低沉而混沌的蛙音,窃窃私语,或许是青蛙们的爱情交响曲吧。即将结束黑暗的冬眠,迎来新的轮回,值得庆幸。过不了多久,一团团一簇簇的青蛙宝宝会在青蛙爱巢附近突然现身,像倒映在清水中的云彩,丝丝缕缕,随水波轻摇曼舞。如此庞大的水军数量形成的铿锵蛙鼓还不把未来的夏天掀翻?春天所蕴含的生命张力远大于此,任何一场善意的雨,其创造力都不可小觑。可是春雨太金贵了,等得人有些心急。
好不容易盼到下雨了。遗憾得很,雨量太小,似有若无,轻轻浅浅。仿佛下的不是雨,连微雨也算不上,是一种“雨感”。打了伞,才能听到头顶上细微的稀疏的敲击声,像轻轻的耳语,告诉你这个季节的秘密。“夜静春山空”,因为太安静,雨声竟成了铃声,意趣横生而来。像我,半夜里被雨声惊醒未尝不是一件幸事。拧开台灯,拥抱一团橘黄的光,读几页喜爱的书,甚好。夜雨敲窗,风雨嬉戏,外面雨声潺潺,屋内岁月静好。说到夜雨,不由想起老杜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诗情画意里,春景美和人情美交融共生。南宋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眼前春尚早,杏花仍在襁褓中。这雨声,着实让人心旷神怡。家里小菜园里的新韭也在铆足劲拔节生长吧,或许明早起来就能尝到春天第一鲜。这样的雨夜,屋顶上会不会滚过第一声雷鸣?也还早。
路上铺满了阳光,有学童走向学校,乍暖还寒,挡不住小清新矫健的步伐。政府大楼上迎风曼舞的红旗,大小商铺前猎猎翻飞的彩旗,来自林间怡人的暖风,田野上春耕春播的热身,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乡道上不绝于耳的商贩叫卖声,自由散步健身的人群,一切的一切,写意而生动,作为春天的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