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聚焦医疗发展 共话民生福祉
文章字数:1545
  方春娥代表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月27日,市人大代表、镇安县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方春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说:“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我对当前医疗体系面临的挑战有着深切体会:一是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与技术相对落后,二是部分患者和医生沟通不畅,三是一些医护人员长期高负荷工作,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方春娥在本次会议提出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关于加快智慧医疗建设的建议》。她建议,政府应持续加大对基层医疗投入,提升硬件设施与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分级诊疗落实,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常见病、慢性病患者能在基层得到有效治疗,为基层医疗机构赋能、为大医院减压。同时,建议加强医患沟通培训,倡导相互理解信任,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保障医患双方权益。关注医护人员职业发展与工作环境,合理调整工作负荷,提升其职业满意度与幸福感。
  方春娥还呼吁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加大对重大疾病和罕见病的保障力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强化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为医疗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推动医疗体系更加完善,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到优质、公平的医疗服务。”方春娥满怀期待地表示。 (本报记者 党率航)
  杜涛代表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月27日,市人大代表、洛南县中医医院外联办主任杜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说:“中医药事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服务的核心载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本次大会,杜涛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加大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高校增设和扩大中医药相关专业,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加速中医药科技创新步伐,增加对中医药科研项目的投入,鼓励医疗机构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开展中医药研究、药品研发及诊疗技术创新,提升中医药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三是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质量,构建以中医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服务向基层延伸。四是拓宽中医药文化传播渠道,开展健康讲座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发展。五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出台更多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将符合条件的中药纳入医保目录、规范中医诊疗服务价格。
  “中医药事业特别是中医医院的未来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通过实施以上建议,充分激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定能让中医药这一民族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杜涛说。 (本报记者 党率航)
  何红英代表
  关注慢性病防治 守护群众健康
  2月27日,市人大代表、商南县医院副院长何红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今天上午,我聆听了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文风朴实、层次分明、鼓舞士气,安排今年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何红英表示,自己深切感受到今年的报告提及卫健工作内容明显增多,报告提出的支持市中医医院的中医康养建设、加大中药饮片的生产,商南、山阳县医院创建三级医院等要求为卫生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
  本次大会,何红英围绕医疗发展提出了建议。她说:“我建议持续加大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的资金投入,提升县域健康管理水平。切实规范慢病管理、建成县域慢性疾病网络信息平台,对落实分级诊疗意义重大,有利于将慢性病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工作做实做细,可进一步提升县域健康管理水平,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提高民众健康素养。”
  何红英表示,作为医疗工作者,将进一步加强医院学科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将输血和造血结合,推动临床中医一体化建设,积极参与推广传统中医和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中医康养及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慢病管理中心建设,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助推健康商洛建设取得新成效。
  (本报记者 党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