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春茶采前生产管理技术建议
陈绪荣
文章字数:1413
  过了雨水节气,气温逐渐回升,春茶的萌发进入关键期。春茶作为全年茶叶生产的“黄金季”,其品质和产量直接关系到茶农的经济收益。如何在开采前科学管理茶园,成为茶园经营者的当务之急。
  一、茶园管理。一是合理开展茶园耕作、施肥、除草等工作。在行间覆盖秸秆、杂草、防草布等,或采用浅耕耕除杂草、疏松土壤、提高土温,促进春茶早发。在茶园浅耕后,在坑穴中施肥并用土覆盖。结合春茶施催芽肥,每亩追施20公斤尿素。如果上年秋冬未施基肥,春茶催芽肥和基肥同时施入,施肥量视茶叶产量而定。二是积极做好新建幼龄茶园肥水管理、间作补苗、定型修剪等工作。针对上年秋冬未进行定型修剪的幼龄茶园开展定型修剪。方法: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离地15~20厘米处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次年进行,离地30~35厘米处剪平,第三次定型修剪是栽后第三年进行,离地45~50厘米剪平。春茶辅以打顶采,以留二叶采为好。三是对茶园灌溉排水沟渠进行清理,做到渠道畅通。对蓄水池、塘库要进行清理蓄水。四是动态跟踪天气变化。利用农业气象平台,关注寒潮、霜冻预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低温寒潮来临之前用稻草、杂草、遮阳网、地膜等覆盖蓬面和茶行地面,以不露地面为宜,在气温0℃以上或有太阳的天气要及时揭去覆盖物。积雪茶园及时清扫树冠积雪,避免压断枝条,冻害后增施速效肥(硫酸铵+磷钾肥),少量多次促进树势恢复,建议有计划地在茶园迎风口建立防护林带。五是健全品质监控与记录制度。包括茶园投入品使用、茶叶加工、质量检测、抽样检查、溯源记录、储存等台账管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
  二、加工准备。一是及时掌握茶树萌发情况,预测预报春茶开采时期。及早关注收集、发布茶企、茶园用工需求,提前招募足够数量的熟练采茶工,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确保采摘手法标准。二是茶机配置与维修。做好茶厂机械配置,需要添置设备的及早购置。及时检修加工机械,做好线路检修和机械调试,茶机维修、保养。三是做好电、燃料、包装材料储备,清洁加工环境卫生等工作,以防茶叶受到污染,确保符合食品生产许可标准。四是强化采摘培训,制订分级采摘计划。按照早采名优茶,中期保产量,后期采养结合的标准,确保鲜叶质量品质统一。做好加工人员健康体检和岗前培训,强化安全教育,规范生产,确保生产安全。五是及早规范设计、印制茶叶包装,做到美观、大方,杜绝过度包装。六是开展产前抽检、产中鲜叶快检,技术部门要做好技术培训,确保鲜叶质量安全。
  三、春茶销售。一是加工期间,要提高鲜叶的下树率和质量,做到应采尽采。严把产品质量,把控茶叶的生产、加工、包装等各个关键环节,确保每一批茶叶都能达到高品质要求。二是要紧跟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足马力加工,多渠道、多措施拓展市场。要维护稳定老客户,积极开发新客源。三是县区茶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要求会员依法依规诚信经营。四是要利用电商平台的流量优势,积极探索新业态、数字AI经济等开展精准营销、智能客服等创新服务,全面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促进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五是扎实开展茶技人员包联工作,点对点开展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快茶叶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应用效能。
  春茶开采前的准备工作,既需精细化的技术操作,也考验管理者的全局统筹能力。茶企与茶农应结合自身条件和本地实际灵活调整策略,通过科学的前期准备和优化管理模式,规范的采摘操作,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升鲜叶品质和制茶效益,为春茶高产优质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