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 —从“忧居”到“宜居”
州城新事暖人心
本报记者 张 英
文章字数:2286
改造后的商洛学院家属院

  初春的商州城,处处洋溢着生机。在北新街方天财富小区楼下的通江园里,老人们悠闲地坐在休闲凳上唠着家常,孩子在一旁奔跑打闹、荡秋千,清脆的笑声为春日添了几分活力。
  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小公园,曾是几栋破旧老建筑,不仅外观破旧,还挤占公共空间,导致周边交通拥堵,附近居民停车更是大难题,尤其是临街的方天财富小区,没有一点休闲娱乐的空间。
  随着城市“微更新”推进,这里发生了巨变。老旧建筑拆除后,地下停车场建成,解决了停车难题;地面摇身一变,成了精致的口袋公园。如今,园内绿植错落,休闲设施一应俱全,满足居民日常休闲需求。
  “口袋”虽小,却装满喜乐。方天财富小区居民李艳感慨道:“以前下楼就是大马路,想带孩子出去玩,去丹江公园太远,只能绕路去隔壁小区。现在通江园建好,虽然不大,但出门就有休闲的地方。而且黄沙河生态治理后,从公园走几步就能到生态步道,遛弯选择多了,生活方便多了。”李艳的话,道出周边居民心声。
  无独有偶,位于北新街第五幼儿园西侧的稚乐园,同样是城市“微更新”的成果。曾经的闲置边角地,改造后被绿植与游乐设施填满,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天地。它规模不大,却凭借巧妙设计,在有限空间为孩子们打造嬉戏场所,也为家长提供了休憩角落。
  通江园和稚乐园这样的“口袋公园”,以小巧精致融入城市脉络。它们虽无大型公园的恢宏,却以贴近生活的便利与温馨,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城市发展红利,感受生活的美好。
  通江园和稚乐园并非个例。这几年,商州城里的启秀园、龙泉园、四皓公园等44处“小而美”的公共空间悄然生长,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如果说公园绿地、街边小广场是城市的“面子”,那么在商州,正稳步推进的3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则是关乎民生的“里子”。这“里子”是否扎实,直接与市民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安居巷小区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居民的生活记忆。19栋楼都是多层建筑,在当年是众人眼中的“高档小区”。
  然而,岁月的侵蚀让这个曾经的“高档小区”逐渐显露出破败之态。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配套设施匮乏,公共空间脏乱差,“空中飞线”如蜘蛛网般密布,私搭乱建现象严重,车辆无序停放……这些问题不仅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存在安全隐患。
  “以前这里的路坑洼不平,一下雨就积水,走路得小心翼翼。小区没路灯,晚上出门不安全。”居民李秀娥回忆道,“私搭乱建把公共空间占没了,连活动地方都没有。”
  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商州区将安居巷老旧小区改造列为今年重点民生工程。改造行动涵盖室外给排水管网整修、外立面翻新、屋顶整漏、拆墙并院、道路拓宽油化、消防安防设施增设、绿化补植等方面。拆除违建时,工作人员耐心与居民沟通,赢得理解和支持。
  “老旧小区改造是利民好政策,我双手赞成。破旧柴棚拆了,路宽了,小区亮堂,心情也好了。”居民张西领称赞道。
  3月1日,记者再次走进安居巷小区,工人正在粉刷外墙。随着各项改造提升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楼栋已经穿上“新衣裳”,电动车充电桩逐步安装到位,各种线缆有序规整,居民即将告别旧小区、迎来新家园。
  “柴棚拆了,房间亮堂,院子宽敞。听说后续还会增加绿化、停车位和锻炼设施,很期待。”居民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改造完成后,安居巷小区将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公司,按“4+5”模式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从“忧居”到“宜居”,这个春天,安居巷居民迎来了新生活。
  在这些“口袋公园”、老旧小区改造为居民带来惬意生活的同时,商州区在人文建设方面也没落下脚步,一系列举措让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样丰富多彩。
  每逢周末和假期,在商州区梨园亭小戏台上,高亢激昂的秦腔演唱吸引了众多戏迷驻足观看。
  “我是个戏迷。这几年,城市环境好,公园舞台多,天天有戏看,还可以上台当主角,让我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74岁的市民陈英芹对家门口的文化演出赞不绝口。
  据悉,为满足各社团和广大戏迷朋友的需求,商州区文化馆组织社会艺术团体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合理安排演出时段和演出团队,在做好梨园亭设施设备及演出管理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培养戏剧人才,发挥好离退休老干部、民间老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土艺术家的作用,带动商州戏曲文化发展,让群众能更方便地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去年年初,政府投资近200万元对梨园亭小戏台进行提升改造,新增仿古设备间、更衣间各1间,改造戏曲广场380平方米,设置LED电子显示屏1块,还安装座椅30套,摆放鲜花约6000盆。”商州区文旅局副局长张晓平介绍,去年公园演出累计325场次,改造提升后的梨园亭戏曲舞台设备更加完善,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喜欢唱戏的、爱听戏的,都能在这儿尽情展示、交流。
  这几年,非遗小剧场、丹江公园的梨园亭以及莲湖公园的主角小戏台、滨江银杏公园的文化小舞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民和游客可在这些地方品秦腔、看商洛花鼓、听商洛道情,感受城市的文化内涵。
  “如今的城里,不仅环境优美,文化氛围也更浓了。”居民李明感叹道,“去年,梨园亭戏曲舞台的改造,让我们有了更好的观赏体验。每次演出,LED显示屏清晰呈现画面,座椅舒适、鲜花环绕,真是享受。”随着6个城市文化“小舞台”的投入使用,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乐园。
  暮色渐浓,通江园的路灯次第亮起,居民们悠然漫步。安居巷小区内,新修整的道路平坦整洁,楼栋在灯光映照下焕然一新。新建的仙娥湖生态步道上,几个孩子正追着光影玩耍……
  如今的商州城,告别“忧居”困局,踏入“宜居”新程。老城的点滴变化、桩桩件件的暖心事见证着城市发展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