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沉睡农房”变身“致富金屋”
—— 丹凤县竹林关镇盘活资源助农增收
文章字数:912
  本报通讯员 赵 静
  早春时节,天气渐暖,位于丹凤县竹林关镇竹林关村的国家3A级景区桃花谷的桃源里民宿迎来了一拨又一拨游客。
  一座座危旧土坯房经过加固改造、重新装修,变身为民宿、农家乐,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在这里踏青、度假、休闲。从了无生气到热闹非凡的转变,源于竹林关村因地制宜创新盘活闲置老旧农房,引入社会资本,对闲置资产进行有效利用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人口持续转移,农村房屋的闲置率越来越高,如何盘活“沉睡”的资源?竹林关村另辟蹊径,借助其毗邻景区的天然优势,将民宿经济作为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下大力气在规划布局、产权制度改革、抓点示范、品牌培树等4个方面做文章,走出了一条人居环境美、闲置资产“活”、群众生活富的崭新路径。
  在竹林关村水街的尽头,桃源里民宿显得格外热闹,早春到来的游客们坐在院子里的草坪上品茶、畅聊、拍照,享受乡村惬意生活。
  村党支部书记徐海林说:“桃源里民宿是2023年村上将3户农民的闲置老宅流转回来以后,对房屋内外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经过整体加固,实施微改造、精细提升后修建而成的,装修风格上,注重融入乡愁味和本地的竹桃文化元素,是我村上打造的第一处民宿,这一做法,既提升了闲置房屋的利用价值,改善了村容村貌,又给群众带来了收入,活生生的例子,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受到了启发,开始有意识、有步骤地‘唤醒’农村闲置资产,增加收入。”
  走进民宿,农民管家正在收拾床铺,换洗床单被套,准备迎接下一拨客人。“最近天气转暖,前来住宿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了!”民宿负责人曹承坤说。
  他从去年11月开始承包了3户土旧房子,对原先的房屋重新加固装修后,开办农家乐,同时还将村集体流转改造装修好的这家民宿也一并租了下来,目前农家乐有8个包间,可接待90余人,民宿有7个床位,可接待14人左右。“进入春季,又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房间供不应求,我们的营业额也天天在增加。”曹成坤对民宿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截至目前,竹林关村已盘点闲置土地70余亩,农房46户,经营盘活村民闲置土地5处30余亩,盘活租赁农户闲置农房6户900余平方米,2024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