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麻街镇 农业园里播种新希望
本报记者 胡 蝶
文章字数:1127
    务工人员在采收草莓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商州区麻街镇仙湖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也是一派勃勃生机。负责人李三民和技术员程周海探讨完中药材种植技术后,来到草莓大棚里,将大棚顶上的电动棉被卷起来。“现在天暖了,棚里气温太高对草莓不好。”李三民说。
  仙湖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和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休闲园,占地150亩,建于2012年,位于麻街镇中流村,地理位置优越,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有日光大棚、连栋大棚,还有四拱五膜日光钢架大棚等。园区内发展草莓30亩、冬枣10亩等,年产值200多万元。
  李三民介绍,草莓一年可采摘四茬,最近正是三茬草莓的丰产期,1亩地能产草莓1000多公斤。
  今年62岁的李三民从2015年开始种植草莓,经过10年的发展,他的大棚草莓产量稳定,已经成为合作社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人们口口相传,加上他在抖音平台直播带货,他的草莓每年都供不应求。周边居民来园里采摘加上给市里的水果店配送,30亩草莓年产值能达到90万元左右。
  好品种和掌握技术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随着草莓品种的不断更新改良,李三民先后引进了章姬、红颜、红玉等品种,章姬甜度高,口感比较软,有奶油味儿;红颜则稍微酸一些,硬度却更好。在农工党商洛市委引荐下,江苏省农科院和南京市农科所的专家曾前来考察指导,将江苏的草莓品种紫金香雪的种苗引进繁育。多种品种的草莓满足了不同顾客的口感需求。
  “农业生产技术很重要,我一直积极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从建园开始我就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李三民说。
  麻街镇人大主席周超介绍,李三民的生态农业休闲园最早投入了50万元,开始种植的是蔬菜,后来种植草莓和反季节水果葡萄、冬枣、桃等。得到过集体经济资金20万元等政府的政策补贴。镇上只有这一个生态农业休闲园,又地处国道边,目前效益和声誉都比较好。李三民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吸纳本村及周边村庄剩余劳动力五六十人就业,使他们年均就业收入6000多元,为农民增加土地流转资金收入3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
  善于钻研的李三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尝试。除了种植草莓,他还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去年试种白及没有成功,他今年专门请来了技术员程周海进行技术指导。他给草莓大棚卷起电动保暖被的同时,在白及大棚里,几个村民正依据技术员的指导,在翻好的平整土地上,将小小的种苗撒上去。
  “我们7个人,半天就能种完一个棚。”正在撒种的村民张晓莉说,“我们都是附近的村民,有活儿就来了。女工一天能挣70元,男的90元,一会儿还要再给种子盖上土。”
  李三民还请杨凌农科院的教授来指导中药材种植,他说:“育的白及苗预计9月往大田移栽,希望今年能成功。”除此之外,他还在积极引进小西瓜、绿宝石香瓜等水果新品种,希望给生态农业休闲园带来新的活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