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旬河岸边春意浓
本报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李奎 张宏
文章字数:1317
  人间最美春光里,旬河岸边春意浓。3月5日,镇安县2025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第三十三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在庙沟镇双喜村举行。
  初春时节,山村的清晨透着一丝凉意,十里八乡的群众纷纷放下家务,不约而同地赶往双喜村文化广场。他们或收集科技资料,或接受专家义诊,或索要书法作品……来自县直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为农民群众带来了沉甸甸的民生“大礼包”。
  文化赋能 激发乡村新活力
  “今天没白跑,这些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双喜村七组村民吴高金一大早就出门,步行40分钟赶来观看惠民文化演出,“我们住在山沟里,平时村子里人不多,像这样热闹的场面,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
  台上,演员身着节日盛装,舞蹈、歌曲、快板、独奏、戏曲等节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台下,群众看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老师,请给我写一幅字。”在书法作品展位前,村民摩肩接踵,踮起脚尖向书法家求字。长条桌前,书法家挥毫泼墨,不到3分钟,一幅幅力透纸背、行云流水的作品便跃然纸上。
  “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文兴业。把文化送到乡村,把技术送到田间,把健康送到农家,通过系列惠民活动的开展,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庙沟镇双喜村党支部书记董同权说。
  科技助力 农业生产保增收
  “请给我一本烤烟种植手册!”“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书还有吗?”“食用菌栽培技术资料给我一份!”……活动现场,宣传咨询展台被群众围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忙不迭地分发资料。
  在镇安县农业农村局展位前,天麻栽培技术、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轻简化养蚕管理技术、烤烟产业管理技术等实用书籍备受青睐。“有了这些书,回去好好学习,今年种啥都能增收。”村民喜笑颜开,纷纷表示政府把科技送到了农民心坎上。
  据了解,近年来镇安县常态化开展“常下乡、常在乡、常惠乡”活动,2024年还开展了“科技双进”供需对接活动,组建科技服务工作组,入企宣传科技创新惠企政策23人次。同时,选优配强科技特派员,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41名、工业科技特派员21名、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41名,全年开展产业技术培训68场、培训1.3万人次,引进新品种20个、推广新技术26项。
  送医下乡 服务群众“零距离”
  “大叔,您平时吃药吗?您的血压还是偏高,建议服用‘施慧达’降压药,饮食要清淡,少油少盐。”
  “谢谢提醒,麻烦把药名给我写下来。”65岁的田玉满一边整理衣袖,一边感慨道:“国家政策真是太好了,义诊服务都送到了家门口。”
  据镇安县卫健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局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持续推进线上线下结合、上门服务、远程会诊、集中会诊、巡诊帮扶等方式,开展预约诊疗、“先诊疗、后结算”、“互联网+护理服务”等便民措施,实现“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镇安县启动了柴坪、米粮、高峰3个医共体分院专科共建工作,下派4个专家组对15所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胸痛急诊急救、医疗质量管理、健康科普和护理感控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同时,启动陕西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创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66.54%、66.19%、95.72%。
  伴随着满载科技书籍的背篓走向田间地头,义诊药箱叩开农家门扉,镇安县正以这场“春天的约会”为起点,在秦岭南麓续写着科技富农、文化润心、健康惠民的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