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活出人生好时节
章成发
文章字数:1321
  破晓时分,晨光熹微,我挥剑划破如墨的晴空。城市仍在薄雾的怀抱中酣睡,我的剑锋已染上露水的清辉。昔日同僚常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退休在家,做些什么呢?”我总是微笑着,在一来一往的寒暄中暗自感慨——何必再为尘世的忙碌出卖光阴?半生在案牍间忙碌,如今终于重获自由,且让我以天地为居所,与诗书相伴,在这悠悠岁月里,活出属于自己的明月清风。
  寅卯交替之际,我在院子里练蛹动贯气法,呼吸吐纳,与晨雀的啼鸣相应和。颤抖功抖落星辰的微光,养生剑指划开残留的夜色,八十五式杨氏太极如行云流水,在我的一招一式间徐徐展开。练完功,经络通畅,浑身舒畅,抬眼望去,只见东方朝霞漫天,映照在书案之上,宋词残卷上的墨痕与天边绚丽的云纹相互交融,浑然天成。刹那间,我心中一阵恍然:过去追逐的功名利禄,竟比不上此刻衣襟上沾染的草木清香来得真实。
  我的案头,永远摊开着未读完的诗卷。《中国诗词大会》如一声春雷,唤醒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诗心,那些潜藏在血脉深处的平仄律,便再也不曾停歇。董卿宛如从千年墨香中踏月而来的仙子,将诗词的魅力娓娓道来;康震把边塞的烽火硝烟,化作了满堂的熠熠星辉;郦波用软糯的吴侬软语,为我们解开诗词平仄的密码;蒙曼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探寻,捧出了温润如玉的人生智慧。而王立群先生的一番话,更是如醍醐灌顶,让我深受触动:“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这份对诗词的执着追求,教会我们要用诗人的眼光去审视世间万物。
  从那以后,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化作了诗意的篇章。看太极扇面开合,仿佛是李白挥毫泼墨,书写狂草;观颤抖功起势,恰似辛弃疾在深夜挑灯看剑,豪情满怀。屋檐下新燕归来,衔来“人面桃花”的动人典故;夜晚雨打窗户,正是“巴山夜雨”的生动写照。当生活不再被钟表的指针分割得支离破碎,我才发现四季在诗词的平仄中悄然流转:春天来了,便摘取“千树万树梨花开”,酿成新酒;冬至时分,就剪一段“北风吹雁雪纷纷”,在红泥小火炉边取暖。
  我最爱暮色降临的时候,与几位知己好友相聚,畅谈诗词。看白发苍苍的老者舞剑,身姿矫健,剑势凌厉,犹如笔走龙蛇;听天真烂漫的孩童诵读“床前明月光”,清脆的童声在空气中回荡。我们一边谈论着康震评点毛主席诗词时的激昂慷慨,郦波解读《稼轩词》时的温柔细腻,一边切磋太极推手,感受着生活的闲适与美好。此时,我才真正领悟到王维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妙处,人生在世,不如放下功名利禄,享受这悠然自得的时光。
  如今我终于明白:真正的好时节,不在富贵荣华之中,而在清晨挥剑时挑落的那滴露珠里,在夜晚读书时与古人心灵相通的烛影之中。当生命不再被世俗的忙碌所束缚,才能体会到“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意境。那些曾经以为无比重要的功名利禄,不过是心湖泛起的层层涟漪;而真正永恒不朽的,是王维画中的山水风光,是苏东坡笔下的江月,是传承千年的诗词韵律,在我们血脉中奏响的动人乐章。
  暮色渐浓,我看着最后一道剑光隐没在星河之中,心中豁然开朗。我终于理解了陶渊明当年种菊的深意——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属于它的美好,重要的是,我们要用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去感受,用太极般平和的心态去丈量,让生命中的每一个清晨和黄昏,都成为一首韵味无穷的绝句。这,便是我在喧嚣尘世之外,为自己营造的美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