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保护消费权益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文章字数:3031





本报通讯员 申智文 李一峰
2025年消费维权年主题
共筑满意消费
促进高品质消费:消协组织要听取消费者诉求,加强研究与指导,帮助消费者树立理性观念,同时引导经营者以需求为导向,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高品质需求。
促进高质量维权:消协组织要推动健全基层组织,打造更优纠纷解决渠道,推广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完善维权机制,让消费者维权更便利高效。
促进高水平共治:消协组织要发挥消费维权协同共治平台作用,推动形成多主体参与的高水平消费维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2024年以来,商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商洛市消费者协会围绕“激发消费活力”2024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以建强基层消费维权基础为主线,以开展“放心消费在商洛”行动为抓手,以提升12315效能指标为突破口,强化消费维权宣传,依法处理消费投诉举报,精心组织消费环境测评,全市消费者满意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环境安全度不断提升。
部门联动专项行动 消费维权步履坚实
依托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消费维权工作运行机制。稳步推进“放心消费在商洛”行动。为深入推进“五个放心”在各市场主体的实践,市市场监管局消费维权联席会议制定了《放心消费在商洛行动方案》,明确了13项行动内容和16个部门的重点职责,各部门认真贯彻方案要求,扎实推进。
针对“3·15”晚会曝光问题产品开展检查专项行动,针对“3·15”晚会曝光的梅菜扣肉预制菜、防火玻璃、消防灭火器等问题产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闻令而动,连夜启动全市的排查检查工作,出动各类执法检查人员850人次,检查各类肉食品生产经营、药品销售、商场超市、消防器材、特种设备市场主体1435家,查扣相关食品232件。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巡察组高度肯定了此做法,并深入洛南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扎实开展消费测评,印发《2024年消费测评工作方案》,商州、丹凤、山阳三县区提前动手做好测评准备工作,7月中旬,在第三方机构的参与下,共测评市场主体600家、消费者600名,全面掌握我市消费环境各项指标,为推进消费环境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广泛宣传做好引导 助力提振消费信心
围绕“激发消费活力”主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消费者协会扎实做好消费维权宣传工作,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助力提振消费信心。做好消费维权法规普及和宣传。依托市局法治大讲堂,分别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做了专题讲解,进一步普及了全系统的消法知识。
开展“3·15”集中主题宣传活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商洛万达广场举行第42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展示并异地销毁价值246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2024年3月15日当天,全市340家单位和企业3800余人参加各级主题集中宣传,制作各类展板262块,发放各类宣传图册4万余份,发布各类新闻31篇、短视频15个,投诉举报典型案例39个,召开新闻发布会1次。市局在《商洛日报》整版介绍我市消费维权和市场监管重点工作。各新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我市消费维权工作成效和现场宣传活动。3月15日当晚,陕西电视台1套、商洛电视台分别在新闻联播播放了我市“3·15”活动内容。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定期发布消费提示,倡导适度消费合理消费,提醒消费注意事项和投诉举报途径,全年共发布各类消费提示10次。推动“伴手礼”名录企业发展,统一设计“商山伴手礼”标志LOGO用于企业商标宣传,组织“三秦伴手礼”名录企业参加杨凌农高会和省消保委组织的进农村活动,组织相关企业在淘宝、天猫、京东平台进行宣传,推动“伴手礼”名录企业产品展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加强培训建强基础 不断完善消保架构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把完善基层消费维权设施基础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市县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注重培训,先后2次组织市级集中培训,3次组织人员参加省上业务培训,确保每个县区业务人员轮训在2次以上,不断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强化建设,深入贯彻执行《消费维权服务站规范建设标准》《线下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工作指南》《ODR企业在线纠纷解决办法》三个文件,将服务站、ODR企业和线下无理由退费承诺工作作为消费维权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
7月份,市局主导在全市通信行业三大运营商新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全市共建成消费维权服务站164家,12315平台ODR企业80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企业76家,基层消费维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深化运用,指导消费维权服务站和ODR企业履行化解消费纠纷桥头堡的职责,让消费者充分体验“一站式”消费的获得感,全年共受理各类投诉258件,第一时间化解消费纠纷。
依法监管守牢底线 持续优化消费环境
围绕建设“五个放心”消费环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本职发挥职能,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优化消费环境。扎实开展“铁拳”行动、查办某加油机计量作弊案件分别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评为典型案例,被央视《每周质量》栏目专题报道。查办医疗机构价格违法案件25件,责令退还多收患者费用59.1万元。加强涉企乱收费治理,约谈物业公司45家,责令水电气领域退费154.7万元,全市查办各类市场违法案件1653件、罚没803万元;扎实做好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开展肉制品、外卖餐饮、校园食品等专项整治,整改问题581个,完成食品抽检7062批次,打造样板企业171家。深化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建立问题和隐患清单42项,整改问题215个,完成药械抽检825批次,上报不良反应2619例。深化城镇燃气、工业气瓶、电梯安全筑底专项整治,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52个。落实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两个规定”,将261项产品纳入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将16家液化气站和335家燃气具及其配件纳入线上平台实时动态监管,安全底线进一步守牢,消费环境持续优化。2023年消费环境指数测评,2个单项指标全省第一,总体指标不断优化。
加强指导依法维权 提升纠纷处置效能
2024年,随着经济进一步活跃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升,我市消费投诉举报数量不断攀升,全年共受理12306件,投诉按时初查率99.45%,举报按时核查率99.63%,总体办结率100%。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指导,编印《2023年投诉举报十大典型案例》供基层学习参考。每季度通报基层12315投诉举报效能各项指标,每周五通报各县区未按时受理核查数量及相关信息,督促各县区掌握进展并及时办理。针对个别县局存在的投诉举报数量多、人员少、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市局及时发出工作提醒函,督促整改提升。实施专项提升行动,印发《12315平台投诉举报效能提升方案》,制定药械化类消费投诉举报回复工作模板,有针对性地提升各项指标,确保效能提升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进一步规范投诉举报工作,针对近年来牟利性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给基层带来的严重困扰,市局主动作为,回应基层呼声,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多方收集资料,制定了《不正当牟利性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规范性文件,对不正当牟利性投诉举报予以定义和规范,列举10类情形,并详细规定了处理办法和相关条款共18项。
2025年,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秉承“年年打基础,事事抓提升”工作思路,持续加强基层消费维权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推进基层队伍建设的同时,指导各县区建设消费维权服务站、12315平台ODR企业和线下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不断建强基层消费维权基础,提升12315平台效能指标。积极开展第二届“商山伴手礼”评价工作,持续推动商洛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升,服务商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