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古诗里的美丽商洛
本报通讯员 李 勇
文章字数:2387
  巍巍秦岭,悠悠古道。南来北往于商於古道的有著名诗人李白、韩愈、李商隐、杜牧等,有致力于商州治理的官员裴大庆、杨纯、陈祁,也有商州本地诗人王时叙等,他们寄情于山水坊间,把山川风光、风土人情、社民生活倾注于笔端,在诗里说尽了繁华,诉尽了衷情。无论所吟之诗是触景生情,还是托物言志,抑或是对世事的感怀,无不是对商洛山水的点赞。清代商州知州陈祁这样看待商洛,他说,莫道山中险,须从心上看。他主张,转换一种视角,细细品味妙韵,美在诗里流淌。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诗中说“七年三往复”,他七年内三次过商洛,晚年身居洛阳还念念不忘商山,对前来探望的好友崔十八说,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
  唐代另一名诗人李涉说,来往悲欢万里心,多从此路计浮沉。唐代进士王贞白说,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待我酬恩了,来听水石声。
  宋代理学家、诗人邵雍久居商洛,游历商山,不止一次对当时的商州知州宋郎中说,商山太美了,我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三次和宋郎中一起赏雪,第一次说,此时此景真堪画,只恐丹青笔未精;第二次说,幽人自恨无佳句,景物从来不负人;第三次说,恨无好句酬佳景。他对待文字始终是谦虚谨慎的,在诗里已经写得很好了,还感觉没写到位。清代商州知州陈祁在诗中写道:“商於六百古膏腴,偏我来时事各殊。惟有青山依旧在,风光可赋景堪图。”深感无法书尽商山的美,曾在诗里呼吁“商於山水要新诗”。
  在吟唱商洛的诗里,不仅仅能看到美丽的景观,还可以窥探商洛的旅游史。唐代诗人章孝标的《游地肺》,李白的《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九日龟山登高》,白居易的《游仙娥驿》,宋代邵雍和宋郎中登高赏雪,另有史料记载其与时为商洛令、后为宰相的章惇在金凤山赏牡丹,都为探究商洛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清代志书里记载了商州“八景十观”及其各县的“八景”,也能说明这些景观形成于清代以前。
  古诗里的商山
  山有山的险,也有山的美,更有山的魂。商洛的山在古诗里幻化成了仙境,不论因公或世事不顺,只要到商洛就被其深深吸引。唐代翰林学士钱起,在《秦岭》中赞颂商洛山“千峰挂飞雨,摇翠微百尺”。
  诗仙李白在同时任商州刺史的裴大庆游历龟山,在《九日龟山登高》中这样写:“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地远松石古,风弦扬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白居易在公元815年路过商州时作《仙娥峰下作》诗中描写商山之景:“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参差树若插,匼匝云如抱。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青崖屏削碧,白石床铺缟。向无如此物,安足留四皓。感彼私自问,归山何不早?可能尘土中,还随众人老。”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之一、大理评事王禹偁被贬任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山》中说:“六百里巉岩,岚光霁后添。经年吟未得,尽目看无厌。气蒸丹水碧,脉润紫芝甜。岭碍翻云鹘,峰遮落海蟾。”
  明代商州知州杨纯登《黄沙岭》写道:“单骑直上黄沙岭,石磴穿云秋气冷。俯看红河山石流,渺如一带环青屏。六鳌头上看鸿濛,顿觉胸襟披万顷。长啸一声林谷应,此身疑在蓬莱境。”
  古诗里的丹水
  盈盈丹水,灼灼风华。水的灵气在诗人眼里极具震撼力。据史料记载,唐代崔湜奏议疏浚丹江航道并主持疏浚,成就了后来的龙驹寨码头。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从龙驹寨上船,顺江而下,从梳洗楼出。清代大量货物从此转运。
  古诗里多描述景,唐代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盛赞仙娥溪,使他不能忘记这里。“裴公有仙标,拔俗数千丈。澹荡沧洲云,飘颻紫霞想。剖竹商洛间,政成心已闲。萧条出世表,冥寂闭玄关。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蹇帷对云峰,扬袂指松雪。暂出东城边,遂游西岩前。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溪傍饶名花,石上有好月。命驾归去来,露华生翠苔。淹留惜将晚,复听清猿哀。清猿断人肠,游子思故乡。明发首东路,此欢焉可忘。”
  元稹的《西归绝句(其二)》:“今朝西渡丹江水,心寄丹江无限愁。若到庄前竹园下,殷勤为绕故山流。”杜牧的《丹水》:“沉定蓝光彻,喧盘粉浪开。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赵嘏在《仙娥驿》描述丹水:“翠泾衣襟山满楼,竹间溪水绕床流。行人亦羡邮亭吏,生向此中今白头。”北宋王禹偁的《丹水》:“瑟瑟复潺潺,朝宗去不还。和云归汉浦,喷雪下商山。影浸仙娥面,波涵织女鬟。北润深通洛,东奔险扣关。灌园萦似带,漕硙曲如环。夜枕惊幽梦,秋汀照病颜。玉膏分地脉,银汉落人寰。漱石藏青鲤,崩沙聚白鹇。村桥微雨后,岸树夕阳间。翠涨新萍绿,红浮败叶殷。贰车时濯足,来伴钓翁闲。”另在《丹河闲步》中爱恋丹江:“谁爱潺湲到水滨,春来只有我来频。沙边坐惯渔翁识,岸上行多白鸟训。”《别丹江》中抒写了其离别商州时的心情,以清澈丹水自励志节,抒发了对丹水的依恋之情。裴大亮在《题西岩寺三绝》中也提到丹水:“清溪如鉴照行人,谷鸟山花景渐新。”
  古诗里的古道
  商於古道六百里,自春秋战国起成为南北往来要道,秦始皇开始修筑武关道,唐代李西华重修,历经数次修葺,成大道而通康衢。
  韩愈过商山写:“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李商隐在北上入京途中,写商山雨后秋景,感叹往史,《商於新开路》中写:“六百商於路,崎岖古共闻。蜂房春欲暮,虎穽日初曛。路向泉间辨,人从树杪分。更谁开捷径,速拟上青云。”赵嘏在《商山道中》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当昼火云生不得,一溪萦作万重愁。”
  李山甫《春日商山道中作》所描写的景象最有意境:“一迳春光里,扬鞭入翠微。风来花落帽,云过雨沾衣。”着笔于微景,注入于大爱,好似一妙龄女子身着白色衣裙,头戴一顶花冠,一骑红尘扬鞭进入春日里的商山道,暖风吹来,小桃花树随风起舞,抖落了无数花瓣飘落在帽、在身,如花云、如花雨,一幅绝美的春山图画瞬间呈现。
  明代商州督学姜士昌《商山道中》写的“再为商山行,始觉商山好”,表达了对商洛的赞美之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