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我市筑牢学生营养餐“安全网”
文章字数:936
  本报讯 (记者 巩琳璐)近年来,我市以“制度创新+精细管理”双轮驱动,聚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的难点痛点,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推出“六项机制”,通过全链条监管、多方参与、阳光公开等举措,推动营养餐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全面升级,为全市学生筑牢营养健康防线。
  食品安全是营养改善计划的根基。我市在省内率先推行食材原材料全链条留样制度,蔬菜洗净分盒、大宗食材原包装留存,每批次125克样本保留至使用后48小时以上,辅以电子台账记录产地、检测报告等信息,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同步更新的校园食品安全“负面清单”,明确禁止加工高危食材、深加工食品等11类风险项,从源头扎紧安全“篱笆”。
  如何让营养餐既营养又暖心?商洛市创新推出“家长代表陪餐+监督”制度。每周,各实施学校通过膳食委员会邀请家长代表走进后厨,从食材入库、加工到备餐全程“零距离”监督,餐费自理、意见直通。陪餐家长还可通过“意见簿”和满意度访谈提出建议,学校需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整改情况。目前,全市已有200多所学校开展陪餐活动,家长满意度提升至93%。
  为实现营养餐“全流程阳光化”,我市将企业资质、食材价格、检疫报告等15项关键信息纳入统一公示模板,并借助二维码、公众号等数字化手段,实现“校内+校外”双公开。此外,全市推行“5+X”收费动态监管机制,联合发改部门定期开展市场调研,确保餐费定价科学合理,杜绝“糊涂账”。
  资金安全是营养改善计划的生命线。我市将营养餐纳入教育系统内部审计重点,聘请第三方机构对七县区学校“逐校过筛”,发现问题67项并全部整改。丹凤县通过审计推动建立电子台账系统,实现资金流向实时监控。此外,全市推广“年度审计+整改”“预警+考评”机制,形成“发现问题—整改闭环—长效预防”的管理链条。
  随着制度落实落地,商洛市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质的飞跃。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家长投诉同比下降82%,学生餐食浪费率减少35%。丹凤县、商南县凭借“阳光校餐”大数据管理,连续5年获国家级示范县称号,46个案例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从“吃得安全”到“吃得智慧”,全市634所实施学校、13万余名学生受益,我市以制度创新书写学生营养改善的“民生答卷”,让每一份营养餐都成为政府用心、学校尽心、家长放心的“暖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