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法官镇 文明新风润心田
本报通讯员 杨新文
文章字数:923
  3月5日,春意渐浓,山阳县法官镇两岔口村的一处农家院落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树新风”院落会正在召开。村民代表、村干部、乡贤代表围坐一堂,围绕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这场会议不仅成为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更体现出两岔口村近年来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扎实成效。
  “以前村里嫁女儿,彩礼动辄十几万元,攀比风气让人压力山大。现在村里宣传‘低彩礼、简婚宴’,我支持!”院落会上,待嫁的适龄女孩冯龙霞主动表态。她坦言,起初家人对抵制高价彩礼有顾虑,但通过村红白理事会多次上门宣讲政策、分享“低彩礼”家庭的幸福故事,最终全家决定简办婚礼。“婚姻的幸福不该用金钱衡量,新事新办更体面!”冯龙霞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
  村党支部书记张建介绍,两岔口村以“一约四会两榜三制度”专项行动为抓手,将“红白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成立由老党员、乡贤组成的红白理事会,通过“网格员+志愿服务队”模式逐户宣传引导。2024年以来,全村红白事平均花费下降60%,文明婚嫁渐成风尚。
  两岔口村的移风易俗工作并非一蹴而就。张建细数经验:“一是以‘红黑榜’树导向,每季度公示先进典型和反面案例;二是用‘道德评议会’解难题,由村民共议陈规陋习治理方案;三是建‘志愿服务队’送服务,组织文艺宣传队编排移风易俗快板、小品,让政策入脑入心。”此外,村内还设立“道德超市”,村民参与志愿服务、践行新风尚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自治活力。
  近年来,两岔口村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通过“四抓四推动”机制系统推进。全村新修订村规民约12项,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群众全程监督。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文化广场等载体,开展“道德讲堂”“移风易俗宣讲会”80多场,惠及群众500多人次。每季度评选“好公婆”“十星级文明户”,挖掘凡人善举50多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行“人盯人+”基层治理模式,25名网格员动态监测陋习反弹风险,确保文明新风常态长效。
  镇党委书记郑焕林表示:“移风易俗是优化基层治理、减轻群众负担的重要抓手。我们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如今,法官镇已实现红白事简办全覆盖,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