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躬耕教坛育新苗
本报通讯员 陈丰武 吴 霞
文章字数:1030
  在山阳县第一小学,有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她宛如一泓静水深流,默默地滋养,助力桃李芬芳;又似那春风化雨,始终坚守教育的初心。她,就是临近退休却依然奋斗在教育一线的陈莉老师。
  精研管理,培育良好风尚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陈莉老师深以为然。每次接手新班级,她都会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当作首要任务。面对一年级新生,陈老师耐心地讲解文明礼仪和卫生常识,引导他们遵守纪律。和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章程》与《在校行为规范》,设计班级口号,在学生心中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形象。
  为调动学生积极性,陈莉老师打造了一套特色班级管理办法,推行“一帮一”“一盯一”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清洁、体育等方面相互竞争、彼此促进。与此同时,陈老师积极组织各类班级活动,主题班会、跳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舞台。在她的努力下,班级多次荣获“文明班级”称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也得到显著提升。
  倾注爱心,点亮学生心灵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陈莉老师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三心工作法”:观察入微、沟通耐心、帮助尽心。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她从不简单地进行处罚,而是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渐渐地,这些学生不仅改掉了坏毛病,还将陈老师视为知心朋友。
  教师节那天,陈莉老师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装满纸星星的玻璃罐,每一颗星星都承载着学生对她的祝福与喜爱。看到学生们的留言,陈老师眼眶湿润了,这份珍贵的礼物,是对她多年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家校共育,同心同向促成长
  在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陈莉老师始终重视与家长的配合。她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节假日还会进行家访。这种积极的家校互动,不仅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家长们曾送来锦旗以表感激,却被陈老师婉拒。在她看来,孩子们专注学习的眼神,就是对她最好的奖励。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陈老师荣获“优秀班主任”“十佳阳光班主任”等多项荣誉,她所带班级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坚守初心,站好最后一班岗
  尽管即将退休,陈莉老师却依然勇挑重担,担任五(7)班的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并兼任班主任。每天,她总是早早来到学校,打开教室窗户通风换气;中午,提醒孩子们多喝水;放学后,还留在教室为学生答疑解惑。
  陈莉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在教育的星辰大海中,她始终坚守初心,默默奉献,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