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匠心酿造 醋香绵长
本报记者 方 方
文章字数:1325
    靳家厚(左一)教子女制作柿子醋

  “丹凤柿子醋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继续研发康养柿子醋,让柿子醋不仅是一种调味品,更是戴着‘蓝帽子’的健康食品,这就是我47年来坚守的初心。”4月9日,丹凤县福利酿造厂负责人靳家厚坚定地说道。
  多年来,靳家厚始终坚持制作纯酿柿子醋,这份执着让他的柿子醋酿造技艺在2012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工厂于2020年被命名为“市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024年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工坊”。
  丹凤县龙驹寨镇曾是柿子醋酿造之乡,鼎盛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这门手艺。然而,由于利润微薄,村民纷纷转行,传统技艺逐渐没落,如今,只剩靳家厚一人在坚守酿醋。
  1955年,靳家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未满18岁参军,在解放军二炮某部服役时负伤,1976复员回乡。当兵的经历锤炼了他坚毅不屈的品格。他身残志坚,着手自主创业,通过走访、拜师、学习、调查,积累了有关酿造柿子醋的知识和经验,下决心要在酿醋行业创出成果。
  1978年,靳家厚创建了丹凤县福利酿造厂。时光荏苒,这一开始就坚持了近50年。如今厂子已颇具规模,有1300多平方米的厂房,固定资产500多万元,拥有8名职工和1名酿造工程师;厂内设有蒸料、发酵、陈酿、灭菌、灌装、化验等一系列工程车间。酿造厂利用药食同源植物资源,生产出了三年、五年、八年、数十年的系列柿子醋产品,其中包括商洛柿子醋、山茱萸柿子原汁醋、桑叶柿子醋、葛根柿子醋、柿蒂柿叶柿子醋等,每一瓶醋都蕴含着靳家厚的匠心工艺。
  创业初期,靳家厚的醋一斤仅卖八分钱,不仅价格低廉,销量也十分惨淡。但靳家厚并未放弃,1995年,他开始摸索提升醋的口感,在柿子醋的传统酿造工艺基础上大胆尝试研究创新。1996年春节,靳家厚将创新后的柿子醋推向市场,效果出奇地好,一个春节就卖了500多公斤。这一次成功给了他莫大的鼓励,让他更加坚定了在柿子醋酿造道路上探索的决心。
  2001年,靳家厚向国家商标总局申报注册商标“靳家厚”,为自己的产品树立了品牌形象。2002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酿造厂“产品质量信得过单位”荣誉称号。有了头衔,靳家厚更加注重产品品质的把控。他多次请教本地中医,探讨药食同源相关知识,并根据专家给出的合理配比标准,尝试创新。同时,他亲自挑选本地优质柿子,以大曲为原料,搭配桑叶、柿蒂柿叶、艾草、山茱萸、竹叶、葛根等本草类辅料,经液态或固态发酵新型柿子醋。
  靳家厚介绍,每年自己都要购买大量的原料,包括200吨柿子、2吨山茱萸、2吨毛竹叶、10吨桑叶、5吨柿叶、5吨葛根等。并选用600公斤江苏宜兴泥巴陶瓷缸,将原生态干净无淋雨成熟柿子大曲装缸,经过多道工序进行酿制。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丹凤柿子醋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顾客通过微信平台下单,传统的销售模式已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靳家厚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时宣传和销售,产品销往西安、上海、山东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让丹凤柿子醋酿造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建厂47年来,靳家厚无偿对全国残疾人、困难户等3000多人开展酿造技术培训,累计投资200多万元。
  “别看我现在70多岁了,还在手把手给我的子女教酿醋。”靳家厚表示,接下来他还要不断学习新的酿醋技艺,尽快扩大工厂规模,创造出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