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终南山
文章字数:1320
暮色压下来时,山坳里的风声忽然轻了。青石阶缝里钻出的野蕨菜耷拉着叶子,竹影在灰墙上抖得慌。友人老赵指着檐角挂的铜铃铛笑:“这物件倒是灵醒,活脱脱是山神爷悬着的耳坠子。”客栈主人递来的粗瓷碗里,明前茶浮着几粒野山菊,黄澄澄的在杯底明明灭灭。
我们坐在老梨木打的廊椅上,看暮云啃食最后一抹霞光。终南山的轮廓渐次模糊,倒像是谁蘸了淡墨在宣纸上晕染。山风裹着草木清气往衣襟里钻,凉津津地贴着皮肉走。老赵忽然念起王维的句子:“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话音未落,山下人家的灯火次第亮起,恍惚间真成了坠在深谷里的星子。
夜气漫上来时,窗棂外腾起青雾。老板娘送来桐油灯,玻璃罩子蒙着层薄灰,倒显出几分古意。忽听得瓦当上噼啪作响,原是山雨来得急。檐溜水扯成银线,在灯笼光里织出半透明的帘子。老赵摸出随身带的埙,呜呜咽咽吹起《阳关三叠》,音色浑得像陈年的酒,混着雨声往人骨头缝里渗。
子夜雨歇,推窗见月。湿漉漉的山影叠着山影,恍若巨兽蜷伏的脊背。露水从竹叶尖往下滴,啪嗒啪嗒数着更漏。远处传来犬吠声,一长两短,荡过空谷竟生出回响。忽见流萤三五,提着绿灯笼在树间游荡,明灭处像极了《山海经》里走失的精怪。老赵醉眼乜斜,说这光景倒应了孟襄阳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话音未落,自己先歪在藤椅上打起鼾。
我独个儿转到后院,石阶上苔痕斑驳,踩上去像踏着天鹅绒。月光浇在青砖墙头,把爬山虎的筋脉照得纤毫毕现。忽闻暗香浮动,原是墙角不知名的野花开了,白生生的花瓣拢着月光,像捧着满把碎银子。想起贾平凹老师《商州又录》里写的:“夜气上来,山就成了活物。”此刻方知不是虚言——那黑黢黢的山影确乎在缓缓吐纳,林涛声是它的鼻息,涧水响是它的血脉。
回房时瞥见柜上供着尊木雕山神,枣木刻的,面目模糊,倒显出几分憨态。案头摊着本《辋川集》,纸页泛黄,怕是经了几代人的手。忽听得后山传来“咕——咕——”两声,初以为是鸱鸮,细辨才知是竹鸡。这生灵最是警醒,白日里难觅,偏在夜深人静时泄露踪迹。想起李白写终南山的句子:“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千年前的月光,此刻正落在我衣襟上。
晨光初露时,山雀先醒了。叫声脆生生劈开雾帐,露珠子从瓦当往下滚。老赵蹲在井台边洗漱,掬一捧水往脸上扑,拉长嗓子含混念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我笑他酸腐且不合时宜,此时才初夏。他却指着东山头嚷:“快看!快看!”但见云海翻涌,金线沿着山脊游走,忽喇喇漫出半天霞光。几只鹰乘着气流盘旋,黑羽镶着金边,活脱脱是敦煌壁画里飞出来的。
店家端来早饭,浆水豆腐拌着刺芽菜,苞谷碴子粥腾着热气。竹筷头刻着“山中无历日”五个小字,漆色都褪尽了。老赵嚼着锅盔馍感叹:“在这儿住上几个月,怕是要成仙。”我望着檐角滴水的铜铃铛,忽然明白王维《终南山别业》“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的意思了。这满山的云雾草木,原是最耐读的无字书。
下山的路上,老赵折了根栎木棍探路。转过山腰时,忽见采药人背着竹篓往云深处去,葛布衣裳渐渐洇成淡青色。涧水在谷底叮咚作响,恍惚间竟辨不清是水声还是昨夜的埙音。老赵说下次要带坛老家自酿的苞谷酒来,再拉一美女做伴。我又笑他搞一辈子艺术,终究还是个俗人。话音散在风里,山道上野蔷薇正含苞待放,星星点点的花蕾上还凝着昨夜的雨。
我们坐在老梨木打的廊椅上,看暮云啃食最后一抹霞光。终南山的轮廓渐次模糊,倒像是谁蘸了淡墨在宣纸上晕染。山风裹着草木清气往衣襟里钻,凉津津地贴着皮肉走。老赵忽然念起王维的句子:“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话音未落,山下人家的灯火次第亮起,恍惚间真成了坠在深谷里的星子。
夜气漫上来时,窗棂外腾起青雾。老板娘送来桐油灯,玻璃罩子蒙着层薄灰,倒显出几分古意。忽听得瓦当上噼啪作响,原是山雨来得急。檐溜水扯成银线,在灯笼光里织出半透明的帘子。老赵摸出随身带的埙,呜呜咽咽吹起《阳关三叠》,音色浑得像陈年的酒,混着雨声往人骨头缝里渗。
子夜雨歇,推窗见月。湿漉漉的山影叠着山影,恍若巨兽蜷伏的脊背。露水从竹叶尖往下滴,啪嗒啪嗒数着更漏。远处传来犬吠声,一长两短,荡过空谷竟生出回响。忽见流萤三五,提着绿灯笼在树间游荡,明灭处像极了《山海经》里走失的精怪。老赵醉眼乜斜,说这光景倒应了孟襄阳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话音未落,自己先歪在藤椅上打起鼾。
我独个儿转到后院,石阶上苔痕斑驳,踩上去像踏着天鹅绒。月光浇在青砖墙头,把爬山虎的筋脉照得纤毫毕现。忽闻暗香浮动,原是墙角不知名的野花开了,白生生的花瓣拢着月光,像捧着满把碎银子。想起贾平凹老师《商州又录》里写的:“夜气上来,山就成了活物。”此刻方知不是虚言——那黑黢黢的山影确乎在缓缓吐纳,林涛声是它的鼻息,涧水响是它的血脉。
回房时瞥见柜上供着尊木雕山神,枣木刻的,面目模糊,倒显出几分憨态。案头摊着本《辋川集》,纸页泛黄,怕是经了几代人的手。忽听得后山传来“咕——咕——”两声,初以为是鸱鸮,细辨才知是竹鸡。这生灵最是警醒,白日里难觅,偏在夜深人静时泄露踪迹。想起李白写终南山的句子:“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千年前的月光,此刻正落在我衣襟上。
晨光初露时,山雀先醒了。叫声脆生生劈开雾帐,露珠子从瓦当往下滚。老赵蹲在井台边洗漱,掬一捧水往脸上扑,拉长嗓子含混念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我笑他酸腐且不合时宜,此时才初夏。他却指着东山头嚷:“快看!快看!”但见云海翻涌,金线沿着山脊游走,忽喇喇漫出半天霞光。几只鹰乘着气流盘旋,黑羽镶着金边,活脱脱是敦煌壁画里飞出来的。
店家端来早饭,浆水豆腐拌着刺芽菜,苞谷碴子粥腾着热气。竹筷头刻着“山中无历日”五个小字,漆色都褪尽了。老赵嚼着锅盔馍感叹:“在这儿住上几个月,怕是要成仙。”我望着檐角滴水的铜铃铛,忽然明白王维《终南山别业》“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的意思了。这满山的云雾草木,原是最耐读的无字书。
下山的路上,老赵折了根栎木棍探路。转过山腰时,忽见采药人背着竹篓往云深处去,葛布衣裳渐渐洇成淡青色。涧水在谷底叮咚作响,恍惚间竟辨不清是水声还是昨夜的埙音。老赵说下次要带坛老家自酿的苞谷酒来,再拉一美女做伴。我又笑他搞一辈子艺术,终究还是个俗人。话音散在风里,山道上野蔷薇正含苞待放,星星点点的花蕾上还凝着昨夜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