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找准“金钥匙” 开启“致富门”
——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山阳样本
文章字数:2508
南宽坪镇黑龙谷村党支部书记阮国祥对桶装水进行初检

杨地镇双岭村村民在移栽烤烟

本报通讯员 张宏 李奎
  清明节过后,山阳县南宽坪镇甘沟村党支部书记李业宏格外忙碌,除了请工采摘自己茶园里的茶叶,还要在村办茶叶加工厂把控质量。
  “这个加工厂,关系到全村群众产业增收,容不得半点马虎。”李业宏穿梭在加工车间,额头渗出绿豆般的汗珠,“我们就地建厂加工,既解决了群众卖茶难问题,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像甘沟村这样依托资源禀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由“输血”到“自我造血”的共赢共富模式,为山阳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积累了经验。
  近年来,山阳县不断强化“三资”监管,深入开展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积极推广使用“陕农经”平台,持续强化集体经济运行管理,落实中央和省上衔接项目资金1665万元,扶持培育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4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94个,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446万元。
  汇聚干群“金点子”下好特产加工“先手棋”
  南宽坪镇黑龙谷村党支部书记阮国祥万万没有想到,流淌了千百年的山泉如今变成老百姓致富的“源泉”。
  黑龙谷村的桶装纯净水广受市场青睐,实现了因“谷”而富,因“水”而兴。“镇上领导为了群众致富,多次现场踏勘、水源检测、专家论证,想方设法为我们村建起了纯净水加工厂。”看着生产线灌装、封口流水作业,阮国祥脸上露出了愉悦的笑容。
  近年来,南宽坪镇面对境内无高速、缺乏重点项目支撑的短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以村级为单位,坚持新思路引领、高起点谋划、实打实建厂,初步建成了甘沟村茶叶加工厂、黑龙谷村纯净水加工厂、宽坪社区油料加工厂、银厂村粉条加工厂等8个村办企业。
  “镇党委、政府为了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依托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包装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建成农特产品加工厂,经过两年运行,效果良好。”宽坪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施定宝说,“我们社区党员干部带头入股,筹措资金100多万元,引进现代化先进生产设备,建成芝麻香油、菜籽油、核桃油等多条生产线,每年村集体创收15万元,带动社区群众户均增收500元。”
  村办工厂厚积薄发,“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甘沟村建成村级茶叶加工厂,每年为130户茶农代加工茶叶2000多公斤,茶农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洞沟村香椿加工厂建成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以上,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寻找农民增收突破口,下好特产加工“先手棋”,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2024年,全镇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32.62万元,带动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达到13673元。目前,各村集体经济正常运行,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态势良好。”南宽坪镇党委书记邓秀峰说。
  把脉开出“真方子”探索资产收益“新模式”
  香沟口村是板岩镇一个偏远山村。弯弯曲曲的峡谷绿意盎然,深山的寂静不时被鸟鸣声打破,行走一二里地不见一户人家。
  林多地少,交通不便,群众收入没有来源,发展村集体经济从何入手?香沟口村党支部书记车进涛费尽了心思,仍然找不到便捷途径。2022年,板岩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过调研论证,指导香沟口村建设林麝养殖基地,以出租资产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筹资75万元建设养殖大棚2000平方米,租赁给陕西远凯康茂有限公司养殖林麝,每年村集体收取租金59200元。”车进涛算了一笔账,“加上光伏入股分红14万元,村集体年收益近20万元。”
  靠山吃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林麝养殖项目上马,带来的不仅是增加了集体积累,而且使群众从产业供给链中长期受益。
  据介绍,香沟口村海拔800米左右,各种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是林麝养殖的最佳适生区域。“林麝以桑树叶、枸树叶、漆树叶、五味子叶等为食,群众上山采摘树叶卖给本村的林麝基地,还有外地养殖场上门收购,每年累计增收30万元左右。”车进涛说。
  针对各村实际情况把脉开方,探索资产收益新途径,是山阳县有序衔接乡村振兴的一大举措。
  “我们在村经济股份合作社下注册成立了益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30万元,提供干部学习、党员培训、中小学生研学等服务。同时,依托红色旅游建设了百亩五味子标准种植示范基地,公司预计年收益18万元。”小河口镇袁家沟口村党支部书记曾猛告诉记者,“公司吸纳群众就近务工20多人,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据山阳县委组织部干部周婷介绍,袁家沟益民旅游开发公司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独资控股运营,县委组织部设立红色教育中心负责监管。公司每年净利润的20%用于村级公共事业,其余80%盈利部分留存旅游开发公司,用于旅游开发公司发展壮大。
  拓宽增收“新路子”奏响产业强村“共富曲”
  站在天蓬山寨旁的山头俯视,烟田里的地膜如同一条条银线,将黄土地规则地分割成长条状,在青山绿水间构成了一幅壮美的乡村画卷。
  “现在群众种植烤烟富裕了,种烟积极性特别高,秋冬翻地,初春施肥起垄覆膜,早早就为烤烟栽苗做好了准备工作。”杨地镇双岭村村委会副主任刘焕润指着村子周围的烟田感慨万千,“我活了半辈子,就村上这土地,还没有见过每亩收入超过四五千元的。”
  据了解,双岭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583户1718人,现有可耕地1129亩。近年来,杨地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指标,在适生村规划布局烤烟种植,双岭村党支部于2022年及时成立烤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强力推进烤烟种植,实现村集体与烟农共同受益。
  “2022年我村种植烤烟200多亩,烟农收入95.4万元,还有18万元的烟叶返还税归入村集体经济收益。”双岭村党支部书记毛加勋说,“目前全村发展烤烟近600亩,培育种植大户7户。今年全村烤烟预计销售200万元,村集体收入超过40万元。”
  银台组李明文是远近闻名的种烟大户,他率先流转土地100亩种植烤烟,当年毛收入达50万元,除去烟苗、化肥和务工支出,纯收入30多万元。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烤烟不仅增加了烟农和村集体的收入,而且为群众创造了务工增收的机会。双岭村北坡组刘明合夫妻因不具备外出条件,常年在烟田务工,年收入1.7万多元。
  据介绍,双岭村依托天蓬山寨旅游景区,打造了“天蓬农庄”和“林韵山居”两处民宿,以十年承包方式对外租赁,年均村集体经济收取租金4万元。
  “我们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因村谋划特色产业,不断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持续拓宽农民群众增收渠道,奏响产业强村‘共富曲’。”杨地镇党委书记陈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