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红火 群众致富有方
文章字数:1001
近年来,丹凤县庾岭镇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食用菌、中药材、地栽木耳、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蓬勃兴起,成为打开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建设新画卷。
菌菇飘香,撑起致富伞。食用菌一直是庾岭的主导产业之一,为实现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镇上先后建立了太白食用菌产业园和黄坪村食用菌产业园,新建食用菌大棚115个,带动全镇年发展香菇、平菇等食用菌220万袋。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广泛参与种植,种植的食用菌不仅畅销周边市场,还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各地,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药香四溢,拓宽致富门。庾岭是丹凤县中药材的“重镇”之一,种植的天麻、连翘、猪苓、茯苓、五味子等中药材远销全国各地。镇上着力抓好石门塬、两岔河两地的玄参、怀牛膝种植区和塔尔坪、石门塬、吊蓬千亩中药材基地,炉道千亩连翘河谷等基地建设,带动全镇新栽植连翘10万株、山茱萸7200株、五味子3.2万株,全镇中药材保有量达到20000亩以上,中药材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木耳铺地,铺就增收路。吊蓬村立足自身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新建地栽木耳种植示范基地,发展地栽木耳30万袋,采用地栽木耳技术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使产品实现了天然无公害,既提高了生物转化率,又提高了产品商品性,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丰收,预计年产量7500公斤以上,可为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带动周边15户共20人实现就近务工。
菜薯满园,鼓起丰收仓。庾岭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为发展高山蔬菜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庾岭镇抢抓全市发展供港蔬菜产业机遇,将供港蔬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与陕西好璟佳原实业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根据农业农村部标准和香港进出口检疫部门的要求进行指导,打造庾岭镇高山蔬菜产业示范基地,成功实现了供港蔬菜产业在庾岭镇的落地和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建成露天供港蔬菜2000多亩,在街坊村建成高山蔬菜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包菜和辣椒,带动周边5个村种植200多亩。在窑沟村建成地膜洋芋种植示范基地300亩,带动周边6个村种植3000多亩,高山蔬菜和地膜洋芋种植有效带动1700户群众增收致富,户均增收1000元。
如今,丹凤县庾岭镇的特色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未来,庾岭镇将继续深耕特色产业,让产业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菌菇飘香,撑起致富伞。食用菌一直是庾岭的主导产业之一,为实现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镇上先后建立了太白食用菌产业园和黄坪村食用菌产业园,新建食用菌大棚115个,带动全镇年发展香菇、平菇等食用菌220万袋。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广泛参与种植,种植的食用菌不仅畅销周边市场,还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各地,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药香四溢,拓宽致富门。庾岭是丹凤县中药材的“重镇”之一,种植的天麻、连翘、猪苓、茯苓、五味子等中药材远销全国各地。镇上着力抓好石门塬、两岔河两地的玄参、怀牛膝种植区和塔尔坪、石门塬、吊蓬千亩中药材基地,炉道千亩连翘河谷等基地建设,带动全镇新栽植连翘10万株、山茱萸7200株、五味子3.2万株,全镇中药材保有量达到20000亩以上,中药材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木耳铺地,铺就增收路。吊蓬村立足自身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新建地栽木耳种植示范基地,发展地栽木耳30万袋,采用地栽木耳技术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使产品实现了天然无公害,既提高了生物转化率,又提高了产品商品性,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丰收,预计年产量7500公斤以上,可为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带动周边15户共20人实现就近务工。
菜薯满园,鼓起丰收仓。庾岭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为发展高山蔬菜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庾岭镇抢抓全市发展供港蔬菜产业机遇,将供港蔬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与陕西好璟佳原实业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根据农业农村部标准和香港进出口检疫部门的要求进行指导,打造庾岭镇高山蔬菜产业示范基地,成功实现了供港蔬菜产业在庾岭镇的落地和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建成露天供港蔬菜2000多亩,在街坊村建成高山蔬菜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包菜和辣椒,带动周边5个村种植200多亩。在窑沟村建成地膜洋芋种植示范基地300亩,带动周边6个村种植3000多亩,高山蔬菜和地膜洋芋种植有效带动1700户群众增收致富,户均增收1000元。
如今,丹凤县庾岭镇的特色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未来,庾岭镇将继续深耕特色产业,让产业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