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红 色 领 航 共 治 共 享
——商州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字数:1692
  本报通讯员 吴 伟
  全省“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安排部署以来,商州区围绕总体目标,聚焦党建引领,以强队伍、强保障、强攻坚、提质效为抓手,聚力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良好基层治理格局,有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商州区建强党建引领治理体系,落实三级书记抓治理、抓信访、抓矛盾化解机制,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集中抓、班子成员协同抓,区级领导带头包抓重难点问题。发挥区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细化落实《商州区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若干措施》,建立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联片、区级领导包镇(街道),镇(街道)领导包村(社区),村“两委”班子常态走访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工作合力。优化网格治理体系,整合政法、信访、民政等多领域网格,将各类经营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等纳入治理网格,加强政、企、社、民联动,规范优化治理网格3240个。
  在选优配强管好治理队伍方面,商州区突出“双好双强”标准,从致富能手、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一批懂发展、善管理、有干劲的年轻村干部,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力量860余名。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实施“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计划,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大赛,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健全小微权力清单,对村(社区)“两委”班子进行研判,动态调整履职不力村(社区)干部。建立薪酬待遇体系,健全村干部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解决干部后顾之忧,营造拴心留人环境。目前,全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7.3岁,35岁以下占比28.1%,51个社区配备社区工作者735名。
  商州区夯实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责任,建立权责清晰、同向发力、共治共保闭环工作机制,区四套班子领导分片包镇,区级领导包联重点村(社区),聚焦产业发展、矛盾纠纷等堵点难点问题,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解难帮困,累计开展集中走访53次,走访群众16450余户,协调解决民生诉求342件。实行“镇班子包村、村干部走访、网格员落实”问题处理模式,结合“民情走访日”与“片区会”制度,建立周二民情走访、周三研判分析机制,确保“问题内部解、风险不外溢”。推动288个村(社区)党支部建立“早会”“研判会”“院落会”等制度,干部包片开展政策宣传、矛盾排查等工作,推动各项治理措施落地见效。
  聚焦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问题,商州区分类施策、集中整治,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攻坚,聚焦婚恋、家庭、邻里和涉法涉诉、涉农涉土等重点领域涉稳风险,由包镇领导牵头,组织镇(街道)逐村逐组排查、滚动式起底,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33件,有效化解处置517件,化解率97%。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落实领导接访下访制度,推进初信初访和积案化解,规范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累计受理初信初访53件、各级交办案件404件,均已办结,交办区级信访积案164件,已办结132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攻坚,因地制宜组织“精准普法基层行”和“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深入群众进行针对性释法宣传,组织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和“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养工程,累计培养“法律明白人”1870余名、“学法用法示范户”370余户。
  商州区构建全立体、多方位,上下贯通、内外联动的治理体系,区委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出台《商州区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若干措施》,18个镇(街道)同步建立相应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判、推动重大任务落地落实,深化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制度,规范各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设立21个基层治理联系点,积极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建立定期“民情走访”机制,聚焦邻里纠纷、宅基界畔等治理难点,集中收集民情民意问题,研判梳理,分级分类交办,推动问题解决,截至目前,共收集民情民意问题676件,办结601件。完善清单管理为基层减负机制,制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项清单”,建立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细化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具体举措,清理规范村(社区)工作事项、机构牌子、盖章证明事项,目前已完成村级组织相关指导目录14项,规范村级组织服务事项45项、不能办理事项20项,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