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笔下的星辰大海
梅源铄
文章字数:855
  课桌上的台灯把稿纸边缘染成暖黄色,我盯着纸上写下的“梦想”二字,笔尖停驻处,墨水渐渐晕开。忽而将笔尖移开,墨渍在灯下闪着细碎的光,也照亮了我记忆的大门。
  我最初的梦想种子大概埋在三年级。当语文老师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朗读时,那些被阳光晒暖的句子像蒲公英般飘起,落在心里某个柔软的角落。从那以后,我总在作业本背面编写“故事”:一朵花的朝露、一片叶的光影、一棵草的摇曳;会在路口偷偷观察卖红薯的老奶奶,用她的口吻写日记;甚至在数学题里,把“相遇问题”改编成“流浪星球”的小短文……这些都是成长的痕迹,也是梦想的种子冒出了嫩芽。
  首次被打击,是在五年级。
  那时,我的作文被老师评以“稚嫩”,风格和字数都停留在四年级水平。接踵而至的问题是:内容缺乏条理、篇幅不足、立意不够新颖。梦想的嫩芽在那段时间被风吹、被雨打、被雪压,摧残得奄奄一息,仿佛停止了生长。我不再为花草编故事,不再为老奶奶写日记,连数学题的改编也失了兴趣。那段日子我整天提不起精神,没了写作的支撑,生活变得索然无味,魂不守舍地在学校与家之间“游走”。
  可渐渐发现,写作早已是我生活中不可剥离的部分。有了写作,日子才不会空虚;有了写作,生活才有意义;有了写作,我才是真正的自己。我的价值,本就该在写作中寻找,而非就此沉沦。于是我重新拾起写作的兴趣,为了突破“瓶颈”,我大量阅读积累词句,更细致地观察周遭事物,把写作对象拓展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我能感觉到,那株名为“梦想”的嫩芽在风暴与乌云后重见光明,获得新生,正以胜利者的姿态茁壮成长。
  如今作为初中生,我依然坚持写作,并靠写作取得了一些小成就。校园广播站成立后,我积极投稿,成了广播站的“常驻作者”。我的“梦想”早已不是嫩芽,它长出绿叶,生出枝干,已长成一棵小树,在耀眼的阳光下继续生长。
  王尔德说:“进步就是梦想的实践。”写作早已融入我的生活,浸透每个细节。我不会放弃它,也不能放弃它。未来我会继续用行动和汗水浇灌这棵梦想之树,待它长成参天大树时,我的笔下定会是一片星辰大海。(本文作者是商洛市初级中学 七年级21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