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镇安县西口回族镇上河社区盘活废弃办公楼资源,开展餐具消毒保洁配送业务,实现群众就近就业、集体稳步增收——
老楼里奏响振兴曲
本报记者 马泽平 见习记者 马 姜
文章字数:1379
    工人正在分拣消毒保洁后的餐具

  7月9日正午时分,骤然而至的暴雨按下了暂停键,耀眼的阳光直射进镇安县西口回族镇上河社区餐露洁餐具消毒保洁配送中心院子里,带着火辣辣的炽热。厂房里,洁白的瓷制餐具在流水线上叮当作响,列队前行,几名身着工服的妇女正忙着将机器封装好的餐具装箱——这些餐具即将启程被送往米粮、茅坪、高峰等周边镇及湖北郧西县。
  然而,谁会想到,干净整洁、全流水线作业的餐具消毒保洁配送中心的前身,竟是上河社区闲置多年的废弃办公楼。“以前这房子一直闲置着,屋顶漏雨、墙壁斑驳,院子里杂草丛生,一派荒凉,大家看了都心里发堵。”上河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太斌回忆村民眼中的“堵心楼”,感慨万千。
  如何让这块沉睡的资产“活”起来,造福乡亲?这成了上河社区“两委”干部心头沉甸甸的课题。要变“包袱”为“财富”,考验的是担当与智慧。上河社区“两委”班子通过调研发现,西口回族镇远离县城,这几年随着红白理事会逐渐普及,周边餐饮业发展快,但专业的餐具消毒配送市场几乎是空白,潜力巨大。他们外出走访调研,多方考察产业方向,最终锁定了餐具消毒配送这一新业态。瞄准市场方向后,社区引入专业力量精心规划厂房布局和生产流程,确保项目高效、规范运行。
  2024年9月,上河社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投资70万元,将旧办公楼改建成现代化餐具消毒生产线,日清洗能力达2000余套。“这些耐摔瓷质餐具比一次性餐具更环保,很受市场欢迎。”负责餐露洁餐具消毒保洁配送中心日常管理工作的社区党支部委员高泽慧介绍,经过除渣、分拣、浸泡、精洗、高温消毒、机器封装等工序,碗碟在传送带上经历翻滚冲刷、高温蒸腾,层层把关后洁净如新,封装好的餐具被配送至各大餐饮场所,使用后统一回收,形成高效的“回收—清洗—配送”闭环链条。
  短短9个月,社区餐具消毒保洁配送中心成效斐然:创收突破2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按当前势头,年创收有望突破30万元,村集体增收将达12万元左右。”高泽慧乐呵呵地说。
  盘活闲置低效资产,变“包袱”为财富,社区餐具消毒保洁配送中心不仅为社区集体经济注入了“活水”,还带动了不少社区居民致富。
  社区二组村民蔡瑶一家,曾一度笼罩在愁云里,她的丈夫因股骨头坏死失去劳动能力,两个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家庭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外出打工?可她根本走不开。“那段时间真不知道日子怎么熬。”蔡瑶说,如今,她成了社区餐具消毒保洁配送中心生产线上的工人,每月有了固定收入。“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还能照顾家,心里踏实多了。”蔡瑶的笑容里透着久违的安心。
  在生产线的另一端,一组村民聂达梅正在把消毒封装后的碗碟整齐地装进配送箱。50多岁的她,家中还有一个孩子在上学,出去打工总被人家以年龄太大为由婉拒。“没想到我这么大年龄了,还能在家门口有一份像样的工作。”她笑着说,眉眼间尽是岁月的刻痕,“靠自己双手挣钱,一年下来能有2万多元,心里踏实得很。”语气中却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一只只流转的碗碟,守护着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一栋曾经荒废的老楼,在社区“两委”的智慧和决心中,绽放出惠泽乡邻的“共富之花”。上河社区餐具消毒保洁配送中心厂房里回荡的叮当声,是碗碟碰撞的清音,更是村集体经济壮大与群众生活改善的动人交响曲。西口回族镇餐露洁餐具消毒保洁配送中心的故事,是镇安县基层村(社区)在乡村振兴路上,变“闲”为“宝”、壮大集体、托举群众幸福的生动实践。